2018.11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
我的“学—思—行”教育主张
张荣伟
【摘 要】 从历史的角度看,各种教育主张所要表达的都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特别是对“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原点问题的基本看法。“学-思-行”教育主张以存在论、认识论、发展论为视角,探讨了听、说、读、写、行、思的教育学意义,并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善于听、说、读、写的人,而总体上则要培养善于学习、思考和行动的人。
【关键词】教育 交往活动 教育主张 学-思-行
自2003年任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哲学课开始,尤其是从2011年参与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以来,经常有学员(生)让我说一说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每当遇到这种请求时,我总是避重就轻,引介本人深刻认同的教育家的相关实践或著名观点来“搪塞”,万不得已才会随机应变,“亮出”一个在特定语境下略显独特而比较个性化的语词、概念,对自己的教育理想或所理想的教育进行阐释和界说。我深知,对于绝大多数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想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讲清个人教育主张,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大量实例证明,引导乃至“逼迫”一线教师表达个人教育主张,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他们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在福建省第一轮名师培养工程中,笔者担任“理论导师”之职,亲眼见证了“提炼”教育(教学)主张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017年5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启动了第二轮名师培养工程,笔者再次受聘为理论导师。一年多来,依然不断有学员希望我介绍一下个人教育主张,以便他们学习、参照。为了抛砖引玉,给广大名师培养对象提供一个示例,笔者不揣浅陋,仅以拙文呈现所谓的“学—思—行”教育主张,供大家批评指正。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本文有必要重申的是,听、说、读、写、行离不开思,思也离不开听、说、读、写、行。一方面,听、说、读、写、行,是“思”之载体和源泉:我因听而思,思接千里;我因说而思,思潮起伏;我因读而思,思如泉涌;我因写而思,思深忧远;我因行而思,思虑恂达。另一方面,“思”是听、说、读、写、行之向导和灵魂:无思之听,等于白听;无思之说,等于胡说;无思之读,等于没读;无思之写,等于乱写;无思之行,等于瞎行。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听、说、读、写、行,所思所想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一旦失去了“思”的意识或能力,便与“机器人”“植物人”乃至失去了生命的人没什么不同。由此可见,“思”乃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无思”之人,其实就是行尸走肉、提线木偶。由此可以论定:教育必须面向人的“思”、适宜人的“思”、成全人的“思”——以培养勤思、爱思、善思的人为己任!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近几年来,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对话中,我无数次追问过同一个问题:就听、说、读、写、行、思这六种能力而言,如果被迫逐一剥夺其中五种能力的话,你最终要保留什么?绝大多数人回答:保留“思”!实话实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答案。之所以如此设问,目的就在于测试“思”之于人的重要性,从而揭示教育缺“思”的严重后果。挺有意思的是,对于我的提问,也有少数人回答说,要保留“行”,还有极少数人要保留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的某一种。特别值得深思的是,如果仅仅从听、说、读、写、行、思中剥夺一种能力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放弃“写”,话里话外,“写”反而成了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正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问答、讨论过程中,听、说、读、写、行、思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以及这六种能力究竟孰先孰后、孰轻孰重问题,逐渐凸显了出来。为了自圆其说,避免“话语混乱”,我必须对自鸣得意的教育“六力说”进行逻辑反思和意义重构!
……
首先,所谓的“学—思—行”教育主张,不但没否定、没消解、没改变“听—说—读—写—行—思”本来的教育学意义,而且涵盖、包容、拓展了它的理论解释框架。其实,正是在尝试用“学”替代“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听—说—读—写”不仅是“学”的最基本形式,而且是“思”的最基本形式,甚至可以解释为“行”的最基本形式。总体看来,一个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表现为学习力,其次表现为思考力,最后表现为行动力。可以说,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一定也是不会思考的人,而一个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人,一定也是没有多少行动力的人。现实中,一个人如果在“听—说—读—写”方面出现短板的话,必然会影响“思”和“行”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论定:教育必须面向“听—说—读—写”、适宜“听—说—读—写”、成全“听—说—读—写”——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人为己任!
……
总之,所谓的“学—思—行”教育主张,不但依然特别看重“听—说—读—写”之于个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强调将人的发展与人的存在统一起来,而且更加自觉地遵循“知—情—意—行”促进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注重加强学习者的责任感培养和意志力训练。因此,所谓的“学—思—行”教育主张,所要培养的是善于听、说、读、写的人,而总体上则是善于学习、思考和行动的人。那些善于学习、思考和行动的人,是思行合一、言行一致的人。他们不仅拥有比较丰富的书本知识,而且具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和创新实践。
(责任编辑:朱蕴茝)
上一篇:2018.11专业成长·永新读师
下一篇:2018.11教育观察·本刊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