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学科专辑“统编语文教科书背景下的略读课文教学探究”研究专辑

2019-03-01 09:40:44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编者按】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了精读教学、略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这样“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完整体系。如何准确把握“三位一体”体系中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上出略读课文的特色,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本专辑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略读课文教学,更需实现文本突围

  ——以《手术台就是阵地》等为例

  虞大明 程小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基点,内引外连,进行拓展阅读。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应用,是用于检测或巩固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实践,践行阅读方法与策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事先精心收集、筛选与课文学习相关的“信息文本”,本着“基于文本,适度高于、广于文本”的宗旨,立体构筑教学内容,实现文本突围,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读得多一些,广一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广读、泛读,比一味地深读、精读更有价值与意义。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为例,试作阐释。

  【教学设想】

  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除了整体概览文本、设置中心问题驱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之外,教师需要凭借适时适度的拓展与链接,补充相关信息文本,立体构筑教学内容,从而抵达“教略学丰”的理想境地。在教学过程中,至少有三次文本突围的有利时机。

  第一次 在导入新课、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初步概览文本大意之后,教师补充呈现白求恩的相关信息: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思悟及随想】

  这样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是饱满的、立体的,相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是丰满的。一堂课,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要被只是作为例子的课文所束缚,而要跳出课文,树立立体构筑教学内容的意识,架构起一个丰富立体的文本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趁势插入资源,课内外互相渗透,形成新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得阅读感悟,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立体架构信息文本,实现文本突围呢?

  一、补充主人公或作者的信息文本

  先说说主人公。一篇课文往往只记叙主人公的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因此,学生通过阅读所了解的主人公形象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如果教师能够顺势引入对主人公的较为全面的介绍,一定会丰满学生对主人公的认识。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教师引入的对于白求恩的介绍,使得白求恩的形象更加全面、饱满,从而更加坚实地奠定了阅读本文所应有的情感基调。当然,补充介绍主人公,可在课始锁定主人公之后,也可以是在结课拓展环节,其功能是有差异的——前者有利于进一步夯实阅读的情感基础;后者则有利于阅读之后的情感升华。

  ……

  二、补充关于时代背景的信息文本

  有些文本,由于写作年代的关系,造成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阅读理解障碍,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应适时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走近特殊年代,走近作者内心。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及时补充关于“白求恩为什么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以及齐会战斗的背景信息,则能更好地搭建起阅读理解的桥梁。

  ……

  三、链接互通共融的信息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理念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用好略读课文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我们必须从教材中突围出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壁垒,精选一些互通共融的语段或文章,进行阅读迁移,从而丰富学生积累,扩大他们的视野,以此进行更丰富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使学生能“在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花里领悟一座天堂”。这里的“互通共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 主旨相同。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其主旨是相同的,都为了歌颂与纪念白求恩。教学时有机融合,会让学生对于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形象的认识更为深刻和饱满。如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与《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组成一个文本群,进行教学。因为毕淑敏这三篇文章主旨相同,都关乎用心良苦的母爱,值得作关联性阅读。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可以向学生推荐描写“秋”这一主题的其他儿童诗,如圣野的《秋姑姑》,徐鲁的《一片红树叶》,伊·托克玛科娃的《九月》等,学生不仅可以从声音,还可以从颜色、香味等方面品味秋天独特的风情。如此架构起来的文本群,基于教材又广于教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为“多读而不求甚解”的儿童阅读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

  四、引入相关书籍的信息文本

  课堂小世界,学习大舞台。教师在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后,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更远的课外。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文本阅读目标相关联的书籍,以此带动整本书的阅读,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质,夯实文学修养的基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结课环节,推荐阅读关于白求恩的书籍,目的也在于此。再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结课板块,也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课的最后,教师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请学生猜猜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学生当然都会顺应课文的内容,猜测这本书应该还会写发生在祖父园子里的其他快乐、自由的事情。这时,教师出示著名作家茅盾对这本书的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此时,学生心中当然是疑团重重,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来解开心中的谜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是学生在阅读之前的一种心理期望。这样的信息引入就非常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上一篇:2018.10学科专辑“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新探”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8.10专业成长·心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