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专业成长·心理课堂

2018-08-24 15:55:42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浅谈挫折与成长的心理辅导

  程 灵

  【摘 要】挫折来源于外部的客观刺激,而挫折体验的性质和程度是由个体的主观因素决定的。挫折既可能造成摧垮后果,也有促进成熟的成长价值。挫折心理辅导可定位于“以挫折为友,在挫折中成长”,设计“人人都会有挫折”“挫折处处有转机”“应对挫折办法多”等系列主题活动,精选承载大信息的小游戏、提供大能量的小故事、体现大格局的小表演等贴近实际的内容。通过体验为主、循序渐进的辅导过程,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等要素动态整合,促进学生从“挫折辅导”走向“自我成长”。

  【关键词】挫折 成长 心理辅导 转机 应对

  遭受挫折,是漫漫人生路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抗挫折能力”已被列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科学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创设较小的“挫折投入”,产生良好的“成长效益”。

  一、设计依据:挫折与成长的心理关系

  1. 挫折产生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挫折”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①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②失败;失利。”而心理学所指的挫折,不仅关注情境,更主要用于指一种主观感受,即“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心理状态”。

  挫折的产生来源于外部的客观刺激,如家庭条件的差异、同学相处的矛盾、教师关注度的不同、学习成绩的高低等,都可能导致阻碍或失利。然而,面临相似的情境,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挫折和对挫折的反应是不同的。挫折体验的性质和程度,往往不取决于情境障碍的大小,而是由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判断等主观因素决定,与心理准备状态、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思维品质,以及动机、抱负、气质、性格、意志等许多心理特征直接相关。

  ……

  二、辅导目标:以挫折为友,在挫折中成长

  传统教育中,挫折辅导关心的往往只是挫折发生之后如何应对,显得较为滞后、被动。真正的挫折心理辅导要从对挫折的预防和准备开始,关注应对挫折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系列动态心理过程,将知、情、意、行作为相互作用的整体来把握。

  基于对挫折与成长关系的理解,建议将挫折心理辅导的总目标设定为“以挫折为友,在挫折中成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

  三、辅导内容:精选案例,贴近实际

  内容既要服务于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细心观察和全面调查,设计体现不同地域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反映学生关注焦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以下几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心理辅导中可以灵活选用或改造运用。

  1. 承载大信息的“小游戏”。

  例1:“飞行棋”游戏。在由四种颜色组成的、画有飞机的图形中,四个人各选一种颜色,掷骰子决定棋子的走与停。根据设置的连投奖励、叠子跳跃、撞子停留、陷阱返回起点等游戏规则行棋,以先到终点为胜。(关注点:图形中的陷阱和机遇、己方和敌方棋子的“叠”与“撞”、暂时的领先落后和最后的成功——棋如人生,有坦途也有陷阱,留意挫折中的转机,感受坚持的重要性。)

  例2:“进化与退化”游戏。用彩带将场地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彩蛋活动区(蹲着活动)、小鸭活动区(弯腰行动)、大鸭活动区(站立行走)、天鹅活动区(飞回座位)。进化的顺序依次是彩蛋、小鸭、大鸭、天鹅,退化反之。全体成员的初始状态是彩蛋,都蹲在彩蛋活动区中。在同类角色间通过锤子、剪刀、布进行猜拳,胜者进败者退,依次进行,直到彩蛋、小鸭、大鸭活动区各只剩一人。(关注点:通过不同时间段、处于不同活动区的不同体验,感受进化的喜悦、退化的挫败,分析胜败的原因并进行策略的改进等。)

  ……

  四、辅导过程:体验为主,循序渐进

  心理辅导活动提倡非结构、开放型的设计与实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思路,活动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严格的步骤,从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的任何一个点均可切入和衔接,体现以下四点的整体呼应为佳。

  1. 营造氛围。

  营造安全、开放的气氛,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温暖的情绪状态是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前提,活动全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氛围的优化问题。方法之一,可以设计暖身活动以放松身心,导入活动。如,“进化与退化”的游戏有助于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出挫折与成长的主题。方法之二,可以通过优化物理环境改造氛围(包括明亮宽敞的场地、温馨和谐的布置、合理编排的座位、适宜的背景音乐等)。如,在游戏过程播放《真心英雄》《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昂扬的歌曲,活动结束前播放或齐唱欢乐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衬托不同的气氛。

  ……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参考文献:

  [1]王玉龙.“挫折”释义:深层心理学的视角[J]. 武陵学刊,2013(5):132-135.

  [2]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5):6-8.

  [3]张艳.小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耐挫力培养[J]. 教育艺术,2013(5):78.

  [4]吴锡改,李姝.论青少年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J]. 教育现代化,2015(7):22-26.

  [5]胡羽航.初中学生挫折心理探析及其教育引导策略[J].林区教学,2017(10):104-106.

  [6]顾琴.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挫折教育[J]. 学周刊,2018(5):96-97.

  作者信息:程灵,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任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兼任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科教学和专业研究,独著、主编,以及参编的教材、著作有:《幼儿心理教育实例》《小学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指导用书》《诗意的追求——教师实践智慧案例导引》等。

上一篇:2018.8学科专辑—“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精心实施高效教学”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8.8专业成长·永新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