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教师生活·“新教师·新阅读”全民阅读

2018-08-24 15:52:23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与书为伴

  廖乃谋

  书,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

  如师相伴,似友相随。我与这些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窗口”的结识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历程。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最早的读物是火柴皮——火柴正面贴着的小画片。一有空的火柴盒,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到手,小心翼翼地将上面画着的各种风景、人物的小画片撕下来保存。为了收集更多的画片,我有时会把两三盒快用完的火柴集中在同一盒里。后来,我发现周围的小伙伴们也在做这样的事,就经常聚在一起交换一些重复多余的画片,讨论画上的风景、人物,给他们排序、编故事,这就是我最初的连环画,而这些小画片是我那时最珍贵的财产了!

  真正的连环画,我是从一个爸爸当老师的同学那里借到的。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哪吒闹海》《七色鹿》《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本本,一沓沓,我流连其间,如痴如醉。我还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家人听,特别是我那只上过几次夜校的二姐,她经常叫了一群闺蜜让我讲故事给她们听,我的那点表达能力可能就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若论讲故事的能力,要数我隔壁的一位老人。每到夏、秋晴朗的夜晚,一群男女老少或坐或立在老人面前,听他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我很好奇,他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便巴巴地问他。他告诉我,他原先读过普通师范,家里有好多藏书。我的第一本大部头小说——《隋唐演义》就是从他那儿借到的。接下来,《水浒传》《三侠五义》《包龙图》……我像一只饥饿的老鼠掉进了米仓,幸福得难以抑制。那段时间,不论是上学的路上,砍柴的山中,还是课间的走廊、操场上,我和伙伴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隋唐英雄、梁山好汉,包拯、展昭……我们眉飞色舞,拳来掌往,更为书中人物的孝、义、忠、信所深深感染。

  因为醉心于阅读,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因那时的座位参照成绩编排,便也因此体验了一把坐前排的滋味。初考时更是以学区语文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乡里的中学。

  到了初中,我疯狂地迷上了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还有古龙的、琼瑶的……这些书和人物直到现在我还耳熟能详,但付出的代价是我的数学、英语一塌糊涂。若是能早点读到朱光潜的《谈读书》,或许我的阅读之旅就不会像野草一样毫无节制地疯长、泛滥。这倒是成了我成长之路上一点小小的训诫,希望能成为我学生的一个前车之鉴。

  有人说,爱阅读的人不会变坏。出来工作以后,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想那是因为书中特有的人文情怀——不论是《青铜葵花》那样的美好、鲁迅那样的讽刺、《老人与海》的坚强、《浮士德》的深沉,其背后无一不是作者的悲悯之心——它微妙地平衡人性。当一个人探索过各式观察世界的角度,便能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敢于直面人生。2014年的车祸曾让我一度迷失在白色的世界里,是《红楼梦》那场分崩倾覆的梦,照亮了我内心荒芜的一隅,让我有了悟的宁静与苍凉。

  “这荒原八百里,也许更大。”

  那便以书修剪荒芜,静听回声,在我那必然到来的暮年,惟愿归去那听故事的故里,焚一枝檀香,盛一杯香茗,游一卷天地,且与书的彼端之人共饮。

  尔后,我会安慰我的儿女:

  我是不会孤独的,因为有书为伴。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本文获“新教师·新阅读”教师阅读系列活动(三明站)“读一本好书和一本好刊”教师阅读征文活动二等奖。

上一篇:2018.7卷首语
下一篇:2018.8学科专辑“小学数学反思策略”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