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学科专辑“阅读教学方法、策略”研究专辑

2018-08-03 15:26:38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编者按】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从整体上看,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是无疑的。如何因应这种变化?编者以为:关键还在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强化方法策略的研究,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金钥匙。本专辑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陈述了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读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借鉴。

  在场阅读:小学阅读教学新策略

  徐如松 吴 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先进的教学理念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撑,难以落地。很多教师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号,一味地尊重所谓的“学生主体”而在教学中选择“不在场”,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不少教师只备教参,不备教材和学生,以教参解读代替自己的理解。我们也发现,这些教师并不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但在课堂上却鲜有出彩,造成师生关系的不畅甚至紧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于教师只会教文本,而不会教学生学会阅读。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我们尝试探索了“在场阅读”的教学策略。“在场”,原本是一个哲学范畴理念。“在场阅读”是一种指向现场活动或情境的阅读,它以读者所在并能够感受到的场域为背景,以自身参与并获取现实体验为阅读取向,是一种基于认知的较为深刻的生活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场阅读”是情境教学的系统化。我们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实际,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探索出“儿童角色代入、生活情境创生、作家角色再现、观察视角换位”四大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儿童角色代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阅读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水平相应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越来越丰富,而且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顺应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来设计角色代入。

  (一)揣摩文本,深入解读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儿童形象,有的是主人公,有的是相关人物,教师要深入解读,正确把握人物形象,为儿童角色代入打好基础。

  1. 搜集文本的背景材料。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了解作者生平和文本背景,深入认识文本主题,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

  ……

  二、生活情境创生

  教材中不少课文所叙写的内容都与当下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一分钟》,写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致产生了不小的后果,非常后悔。教学这类课文,可以创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实现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

  (一)联系生活,活化教材

  1. 陈旧内容熟悉化。教材中有些课文题材相对“陈旧”,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对这些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使之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拉近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

  2. 单一内容综合化。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站在大语文的角度上,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抽象内容形象化。结合文本将生活有机融入课堂,比如《菜园里》的教学,可以在教室里摆放各种蔬菜,学生扮演菜园小主人,亲手摸一摸这些蔬菜,读一读蔬菜旁的卡片,记住它们的名字,向同学们介绍,甚至“售卖”。这样的教学,可以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

  ……

  三、作家角色再现

  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把文本与作者割裂开来。其实,作者之意应该是文本的首要之意,其他意义都是读者的生发。文本解读离开作者的“在场”,极有可能导致对文本的误读。所以阅读教学要关注作者“在场”,避免“随意解读”。

  (一)还原“情景”,感同身受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文化时空向作者写作该文时的文化时空转移,逐渐深入到作者写作该文时的情景中去,即“读进去”。如何“转移”?就要运用作家角色再现策略,通过朗读、默读,让学生置身作者的生活世界,感受和理解作者所写下的这个文本世界,从而合理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意。比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写到的人物有亡羊人和邻居,邻居包括成人和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作者。在场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亡羊人的视角,也可以选择成人邻居的视角和儿童邻居的视角,还可以选择作者的视角。如果我们把作者当成邻居中的一员,那么这就是一个“特殊邻居”。

  ……

  四、观察视角换位

  (一)文本角色换位,读出价值

  引导学生把自己放置到作者所创造的现场中,成为那个情境中的一员,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呼吸,和作者一起思考。比如教学《少年闰土》,可以引导学生“视角换位”:如果“我”是少爷,或者闰土,在这个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或抉择?我们只有“在场”,积极思考,才能表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只把《少年闰土》看成一个与己毫无关系的“他人故事”,便不具备“发现杰作真正价值”的能力,更谈不上具备自己的价值了。

  ……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

上一篇:2018.7学科专辑“促使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8.7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