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学科专辑“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研究专辑

2018-07-12 10:21:12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研究专辑

  【编者按】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统编教材和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框架和教材特点,以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期专辑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来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

  王佩平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更成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所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为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一、活用课内教材资源,感悟道德认知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注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主题活动和游戏贯穿始终,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统编教材里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教材常常以寥寥数语和简简单单的几幅画的形式出现,真正成了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道德现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思,做到手中有法(教法)、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将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开发出来是上好道德与法治的关键。

  ……

  二、利用课堂活动资源,体验道德情感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中小学生进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践行。活动是品德教学中教与学共同的中介,富有童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认同感,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模拟、去体验、去内化、去实践,在主体参与中成为规则的主人,从中体验道德情感。我们品德课教师要优化活动设计,优化活动过程,借助有效的活动来引领学生的道德认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

  三、巧用课堂生成资源,强化道德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坦露出来的感受和体验正是社会、家庭生活中已有的道德认识与教学碰撞所产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道德主题的真实反映,是最有效的课堂生成教学资源。我们品德课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对话,引导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在交流和碰撞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强化道德观念。

  ……

  四、善用课外生活资源,深化道德行为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要关注品德课教学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去。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其生活实践中实现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道德与法治课后设置持续的活动跟进,促使课内生活走进学生课后生活,将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作所行所为,有助于促进学生将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和表面上的认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内心认同。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止于40分钟,道德与法治教学也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认识再认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生活的浸润和实践的历练。

  ……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只要我们做个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心人,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亲历各种道德现象,用心灵的触角去细心体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定会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2018.5教师生活·“新教师·新阅读”全民阅读
下一篇:2018.5学科专辑“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学生角色定位”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