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专业成长·永新读师

2018-05-04 15:05:22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石门坎的故事

  ——柏格理先生印象

  朱永新

  2008年6月,在去贵州威宁的路上,毕节地委的李文德秘书长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石门坎的故事,他说他最敬佩的就是传教士柏格理。晚上,他又专门给我送来了一些关于石门坎的材料,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后来又从网上找到了电子版的《在未知的中国》,里面收录了许多柏格理的文章。作为一个教育人,柏格理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石门坎是威宁县的一个乡,到了威宁,我心里就有一种想法蠢蠢欲动起来——去一趟石门坎,去走一走柏格理曾经走过的山路,去看一看柏格理建立的学校和教堂的遗址,去拜谒柏格理和高志华的墓。可是由于时间的原因,终究没有去成。

  石门坎地处威宁和云南的昭通、彝良三县交界处,距威宁县城142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古来就是瘴疠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被称为“大花苗”。他们栖身在彝族土目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歧视盘剥,被官府划为尚未教化的“生苗”,他们是汉字文盲、汉语语盲和数字数盲,处于半奴隶境地。

  石门坎如今叫石门乡,有年丰、河坝、女姑等14个行政村和一个特殊自然村,全乡不到15000人,分散在103个村寨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里到前几年仍然处于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状态,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更是落后,生育率和儿童失学率都极高。

  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曾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一度被建设成为“苗族文化的复兴圣地”“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当时的石门坎创造了许多第一:创办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博士;在中国首倡和实践双语教学;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倡导民间体育运动;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是乌蒙山区第一个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地方;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建立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石门坎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个贵州西北角的乡镇,现在在地图上依然难以找到,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从欧洲寄往这里的邮件包裹,上面的收件地址却可以直接写“中国石门坎”。

  这一切,与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柏格理。

  ……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作者信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师》名誉主编。

上一篇:2018.3学科专辑“紧扣文本秘妙,优化读写结合”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8.3教育观察·走进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