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学科专辑·“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研究专辑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研究专辑
【编者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本专辑安排了几篇文章将有助于读者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从简单走向不简单
——探寻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路径
方德佺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小学低年级就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步提高。但低年级阅读存在着高耗低效,导致学生总是停留在浅读的层面,直接拖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别的,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的拟订,探寻低年级阅读能力提高的路径。
一、探寻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论路径
有效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呢?与所有教学目标一样,它们主要应该由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内容和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共同决定。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说识字写字是阅读工具的话,那么围绕词语、句子的了解、积累以及运用就是低年级阅读能力的起跑线,由此再逐渐跑向段落、篇章的学习与体会。
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共7项),可以看出,第3项和第6项中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就是阅读能力的起跑线。在此基础上,学习读课文(朗读、默读),即读浅近的叙事性作品(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儿歌、儿童诗、古诗),在不同的文本中收获不同的感受与体验,积累更多的词语与句型,逐渐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逐步让学生习得自主阅读的能力。
……
二、确定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实践路径
虽然说在前述低年级阅读教学误区中,有不少教师正是源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把握得不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学习了相关理论就能够顺利找准适宜的教学目标。恰恰相反,总是从理论出发确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呈现千课一面的套路,缺乏个性。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正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多次倡导的要力求“一课一得”,以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为此,必须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材、研判学情,把教学目标细化到一个读音的处理、一个词句的理解等具体知识点上。
于永正老师推出的课例《乌鸦喝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在这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教学中,于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理解‘叼’的意思,读准‘瓶子’‘石子’的读音”就是细化的典型例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指导学生区别性地读好了“瓶子”“石子”中“子”的读音,就能够充分体现于老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成果。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子”是常用字且字形简单,出现得比较早,在上册汉语拼音第7课以“句子”安排了会认,课文第1课《秋天》就安排了会写的学习要求。《乌鸦喝水》是上册比较靠后的课文,一般来说不再安排“子”字为学习目标了。于老师究竟是依据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呢?原来于老师不是简单地根据个别学生读不好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安排是他仔细研究教材的结果。“子”在《乌鸦喝水》之前的课文中出现时都是标注轻声的。虽然在汉语拼音第7课和课文第1课《秋天》课文后面的识字表、写字表(课本后面的附表)中,“子”字标注为第3声,但一般不为人重视,而且考虑到学生才开始学习汉字,这些字的原声调和轻声之间的关系难以给学生讲明白。这样,直到《乌鸦喝水》中出现的“石子”一词,“子”在课文中标注第3声是第一次。一年级教学中,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加深学习印象。这才是于老师把“读准‘瓶子’‘石子’的读音”列入教学目标的真正原因所在。这正如孙绍振老师在《文本细读》中所指出的“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上一篇:2017.12学科专辑·“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7.12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