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技巧突破

作者:李都明 编著

编辑:廖廷娟

ISBN:978-7-5334-8000-4

定价:35元

出版时间:2018-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高考作文的分数是如何评定的? 什么样的考场作文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何在高考中一举拿下作文的高分? 作文60分,得作文者得天下! 14招教你拿下考场议论文,让一流大学为你敞开大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向读者展示了一篇高考考场高分作文的诞生历程:

  揭开高考考场高分作文的神秘面纱

  实现“三符合”,力争“一超越”——写好开头至关重要

  讲究章法,有所表现——主体也要出彩

  收束全文、深化论点——结尾要有力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优秀考场作文赏析

  本书重点强调了作文的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的写作技巧。面对作文试题,该如何进行立意构思,怎样提出别出心裁的论点,如何积极有效地使用试题的材料,如何让论证方法的使用更加得当,如何合理安排段落及其每一个段落的字数……作者在每一个写作环节都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切实可行的写作技巧,还为书中呈现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提供了详细的旁批。十四个技巧,打造一篇高考考场议论文不再是难事!

  名家推荐

  对考生来说,没有专门的技巧训练,是不太可能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的。怎么训练才有效?基于近20年高考作文评卷的观察、研究,李都明的《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技巧突破》为高三作文教学,尤其是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很有智慧的训练方案。

  ——孙绍振

  说起高考指挥棒,似乎一向是个贬称。“指挥”是中性的,关键就看是指向哪里、挥向何方。李都明的《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技巧突破》根据历届高考语文试卷的精准分析,直指平时作文教学的多处软肋。从一篇作文的起头、展开、收结说起,紧紧盯住分数得失的关键要害,不做泛泛说理,而是深入肯綮,棒棒都敲击入里,触及痛处,有令人豁然警觉之功,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亦可谓是“利用高考来撬动课改,推动作文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

  ——陈日亮

 作者简介

  李都明 漳州市普教室教研员,漳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几十篇,多次参与高中语文教学辅导书编写并担任主编,主持并完成多个有关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省、市级课题,省内外开设作文讲座几十场。

  1988年起近20次参加高考作文评卷;担任作文大组副组长,参与作文阅卷指

  导意见的制订、类型卷的遴选与评卷老师上岗培训工作。

目录

  第一章 揭开高考考场高分作文的神秘面纱

  第二章 实现“三符合”,力争一超越 ——写好开头至关重要

  技巧一 见解独到与观点深刻

  技巧二 观点的合理推导与准确表达

  技巧三 试题材料的正确引用

  技巧四 层次安排的有序与突破

  第三章 讲究章法,有所表现——主体也要出彩

  技巧五 不同角度与多层次的论证

  技巧六 论证的结构形式

  技巧七 合理安排段落

  技巧八 分论点的论证

  技巧九 材料丰富与有效呈现

  技巧十 体现思辨性思维

  技巧十一 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技巧十二 打造语言亮点

  第四章 收束全文、深化论点——结尾要有力

  技巧十三 照应与总结

  技巧十四 深化论点

  第五章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优秀考场作文赏析

精彩节选

  •   揭开高考考场高分作文的神秘面纱
一、高考作文的分数是怎样评出来的
与老师平时依据自己的习惯给学生的作文评分不同,高考作文的评分必须统一按照试卷答案提供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所列评分点及其分值、评卷点制订的《作文指导意见》以及标杆卷进行评判,以保证评卷的公正、公平。评卷老师给一篇作文的打分,必须按照内容(含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满分20分)和表达(含文体、结构、语言、字迹,满分20分)给出基础等级的分数,按照文章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四个方面中某一方面的表现给出发展等级的分数(满分20分)。考生的作文如有缺题目或错别字等的情况还要进行扣分。所有这一些给分和扣分都必须逐一在评卷的给分栏里操作完成,电脑自动生成这篇作文最后的分数。也就是说,高考的评分是依据考生作文不同方面的表现逐项打分的。
请看下面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卷(下称“全国I卷”,其他各卷均按此格式指称。作文试题见第7页)的一篇考场作文:
不以成绩论英雄
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每当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会拿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的家长甚至会用暴力行为去对待孩子,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以成绩来认英雄,不一定说成绩好的一定是好孩子,成绩差的一定是坏孩子。
所以家长要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的心态也要端正,不应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可以在适时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勇往直前。
乔布斯,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他就是大家都十分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发明者。他小时候不爱学习,总是逃课,上课睡觉。父母和老师都对他失望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他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还是经常逃课,躲在房间里研究电子产品。在大三那一年,不顾父母的阻止,退学了。他决定专心地在家里搞科研。终于,他设计出了苹果手机并使他的公司日益强大起来,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科技的色彩。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名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学时,他数学总是听不懂,每次考试只考个七八分,老师放学后把爱迪生留下来,一道题一道题耐心地教他,他还是听不懂。老师认为他在数学上没有天赋,便没有再教他了。爱迪生非常喜欢制作一些小发明,在他的家里面随处可见他的小发明。在十一岁那年他因为家里贫穷辍学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就出卖报纸了。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和发明。在经过了无数个日夜和无数次实验之后,他终于发明出了造福全世界的电灯。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数不胜数,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好而放弃发明,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所以,我觉得成绩不优秀不代表什么,家长们也不能再以成绩论英雄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只要我们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这篇文章能够就作文试题提供的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评析,从而提出中心论点,且全文能围绕“不以成绩论英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属于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在论述中,除了观点的阐述,所引用了两个事例虽然内容上达不到充实的程度,但比较准确;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所以内容一项给13分。表达上,虽然文章主体部分陈述多于议论,事例也缺乏必要分析,但文章有论点,有阐述,有结论,结构完整,总体上还是属于议论文的文体;语言虽有语意不连贯之处,但基本通顺;从最后给分的情况看,文章的字迹应当比较工整,综合以上几项,表达给14分。从论点和开头段以及结尾段等处来看,文章对如何看待分数的问题所阐述的见解具有启发性,在“深刻”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发展等级给14分。文章最后得分为41分,属于三类(上)的作文。可见,高考作文的评分与平时老师评作文依据自己的判断一次性给分不同,它必须依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项目及其分值进行操作,作文最终得到的分数就是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对考生作文评定的结果。
 
技巧一   见解独到与观点深刻
 
【技巧解说】
由于近年来高考作文降低了审题门槛,考生以正常思维审题立意,所写的作文一般不会离题。但是,评卷中,老师还是会通过文章论点的推导与表述来评判考生对题意的把握的,因为这是区分作文类别的重要环节。
一、见解独到、深刻的论点是议论文出彩的关键
老师评高考作文,首先就是看论点。一看论点的提出是否符合题意;二看论点是否有独到见解,见解是否深刻。如果这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评卷老师的心里,就已经有打高分的想法了。请看下面一篇作文的开头: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这是2017年全国I卷(作文试题见第10页)的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便利中国  高效中国》的开头。文章先以一个宏观的视角,概述了中国“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中走向繁荣;接着,照应作文试题的要求提出了“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三个关键词;最后,以“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统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三者之间的关联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就2017年I卷的作文试题而言,任选“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只要“形成有机的关联”都属于“见解独到”,但要达到“深刻”,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提炼。这篇文章的开头,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中提炼出“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既符合读者(评卷老师)对材料的认知,又能“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其见识超越了一般考生的认知,判为“深刻”当属必然。
再看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篇考场作文《不以成绩论英雄》(见第2页)的开头,虽然能够准确理解漫画的内容,也能够对此进行一番议论并提出“我们不应该以成绩来认英雄”观点,但是语言松散,句与句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而论点的表述又夹杂在一个长句之中,不说论点所述本身价值有限(类似的见解大多数的考生都能写出来),即便有一定的深刻性也体现不出来。所以,这篇文章虽然符合题意,也有一定的见解,但论点缺乏深刻性,行文中也得不到应有的强调,这篇文章最后只能得到三类的分数。
二、从材料中发现矛盾,在矛盾的分析中得出论点
一般来讲,不管作文提供什么材料,如果从单一层面去立意,其论点要达到深刻比较困难。因此,有些考生另辟蹊径,从材料中去发现矛盾,在矛盾的分析中得出论点。比如2017年全国I卷12个关键词的组合,有些考生就选择了“一带一路”“高铁”“空气污染”这样的组合。文章以“一带一路” “高铁”来阐述中国的繁荣与希望,以“空气污染”来阐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发展永远落后,要发展必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考生认为,只有发展才有出路,才能为污染的治理提供的技术、资金的支持。有了这样的分析,所得出的论点必然就具有深刻性,如有考生就据此提炼出“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论点。当然,也有些作文材料本身是单向的,即都是正面的或是都是反面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找对立面。正面材料找找对应的反面,反面的材料找对应的正面,通过矛盾的分析得出论点。
如2017年全国II卷(作文试题见第39页)一篇考场《正视赢得未来》高分作文的开头: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才聚集的时代,我们渐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迷失自我,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即使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很渺小,我们也应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差距。努力避开自己的劣势、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更应正视自己优势,即使优势可能很微小,那也是不可替代。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赢得未来。
作者根据试题的要求,先以鲁迅的名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来阐释题意,后面的论述中再引入其他名句。开篇对“正视”的论述却从不敢正视自己说起,这就是为“正视”找对立面。有了这个对立面,才能从不敢正视自己和应正视自己的矛盾分析中得出“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赢得未来”的中心论点。这就使文章的立意具有全面性与深刻性。
三、深刻论点的特征
可见,作文要达到评卷老师眼中的“观点深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观点要有独到的见解。能找出隐藏在材料中的问题,发现材料中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人以启发。
(2)见解要符合常理。积极调动自己社会生活的经验和阅读经验对材料进行解读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不管是怎样的见解都必须符合社会生活常理。
(3)能超越一般考生的见识。“深刻”的判断,评卷老师是根据考场的文章比较出来的。为此,平时学习中要坚持多读、多想,注意借鉴别人文章中的想法,不断积累,作文中才有可能比别人想得多一点、深一些,才能有超越他人的见识。
【升格训练】
下面是2016年全国I卷的一篇考场作文的标题和开头(试题见第6页),中心论点比较一般。请根据这部分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对中心论点中心进行推导和提炼,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可以增删语句,字数不超过180字。
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到底是给予赞扬鼓励还是批评打骂好呢?孩子考100分就赞扬而考98分就要打,考55分就打而考61分就得到赞扬?就现实而言,我认为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不应该打骂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多点赞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为什么98分也要挨打遭批评?虽然退步了一点点,但也是高分呀!为什么55分就要挨打遭批评?就单纯因为他考得不好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考虑他本身的能力条件?谁不想考好点?可是当他提高几分达到及格水平就得到表扬了。
[修改示例]
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孩子考100分就赞扬而考98分就要打,考55分就打而考61分就得到赞扬?赞扬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进取,但打却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因而,前者我们可以接受,后者我们却感到恐怖。倘若分数不如前一次就要挨打,孩子这一辈子要挨多少次的打?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的家长还需在教育的手段上多一些考量。
多一点赞扬,少一些惩罚,这是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正确方法。
[简评]原文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观点不明确,二是疑问句太多。首先,开头不能给评卷老师展示明确的观点,必然会给阅读造成很大的困扰,不利评卷老师的给分。其次,连续问可以把问题引向深入,引起读者的关注,但疑问句太多则非但达不到这个效果,反而给阅读造成干扰。对此,修改稿根据原文提炼出“多一点赞扬,少一些惩罚,这是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正确方法”作为中心论点并独立为一段,使论点更加明确、显眼;把一些无疑而问的问句进行删改,对一些缺乏逻辑关系的句子进行修订,达到了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连贯的效果。
【课后巩固】
下面是2017年福建省质检的作文试题。请根据要求拟写一个议论文的作文标题,并以这个标题为中心写一个不超过180个字的开头,注意体现观点的深刻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点拨]
试题以有关“共同记忆”的说明和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看法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以问题和要求提出了写作任务。对材料所设置的情境,考生必须通过“不同的交往”和“不同角色”,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记忆”和“不同的意义”的情感认知,对“共同记忆”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在作文中对“共同记忆”的意义进行明确的回应。应该注意的是,对应材料所例举的“张爸爸”“沈老师”和“吴市长”对“共同记忆”的感悟,试题要求“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就这三对关系来说,子女对应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学生对应沈老师,共同记忆是师生情;市民对应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文化。考生只要选择其中的一对关系来阐述自己对“共同记忆”的意义进行作文即可。
[写作示例]
故乡不沦陷,文化为基奠
夏多布里昂在回到故乡时曾有感慨:当我离开摇篮,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因为作家再也寻找不到“儿时的圣马洛了”。世界变化之快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而共同记忆于城市而言,是深扎的根,是凝聚的魂。它并不是林立的高楼,而是渗透在每一条城市血管里的文化基因。有了它,人们才不会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见,共同记忆是构筑民族未来大厦的文化奠基石。
[简评]这一篇《故乡不沦陷,文化为基奠》考场高分作文的开头,以“故乡”的记忆起笔,论述了文化传承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既对“共同记忆”进行了回应,又丰富了“共同记忆”的意义。在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中心论点“共同记忆是构筑民族未来大厦的文化奠基石”,不仅符合题意,而且见解深刻。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4

开 本:16开

字 数:24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