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瑢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丛书

作者:丁炜

ISBN:978-7-5334-7822-3

定价:55

出版时间:2017-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学习前辈大师的教学艺术,领悟语文教学真谛。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上海市特级教师袁瑢,在简要叙述袁瑢老师的成长经历和专业发展历程之后,结合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及经典课例,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维度出发对袁瑢老师的基本理论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全面展示袁瑢老师的教学艺术,并给当代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丁炜,女,上海市人,1970年7月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Weber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外母语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主持“全语言教育研究”“小学语文表达课本编制研究”等课题,出版专著《全语言教育》《全语言研究》《小学生写作学本编写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小学生写作学本丛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

目录

  第一章 道路

  一、乱世微光

  二、初出茅庐

  三、自我觉醒

  四、上下求索

  五、春风化雨

  六、栋梁之任

  七、一代师表

  第二章 风格

  一、细致入微

  (一)引导学生细读语言形式

  (二)引导学生细思语言内容

  (三)引导学生细悟语言运用

  二、以实求效

  (一)讲实际

  (二)重实在

  (三)求实效

  三、活化思维

  (一)营造思维环境

  (二)引导思维过程

  (三)提高思维品质

  四、深层导学

  (一)核心问题:一条线

  (二)高认知层次问题:高比例

  五、严以达标

  (一)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施教

  (二)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施教

  第三章 思想

  一、发展素养

  (一)认识素养:多个要素的综合

  (二)培养素养:特有任务与共有任务

  (三)达成素养:语言文字训练

  二、你我关系

  (一)建立前提:尊重信任

  (二)表现形式:平等对话

  三、学要主动

  (一)主动学习是积极的学习

  (二)主动学习是内在驱动的学习

  (三)主动学习是问题定向的学习

  (四)主动学习是安全环境下的学习

  (五)主动学习是能力逐步加强的学习

  四、教要科学

  (一)建立基本结构

  (二)分步循序教学

  (三)助构心理词典

  (四)活用认知策略

  (五)教学认知图式

  第四章 言语

  一、要四管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五、要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六、培养智力发展能力要相互促进

  七、语言文字训练要克服形式主义

  八、不要形式上的热闹

  九、要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十、差生是老师造成的

  十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十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十三、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十四、密切联系实际启发儿童思考

  十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十六、要充分备课

  十七、要抓住四个要点备好课

  十八、识字教学在三个学段都重要

  十九、循序渐进教识字

  二十、不赞成读写分开

  二十一、要抓好写字教学四环节

  二十二、识字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二十三、要引导学生细致分析课文

  二十四、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二十五、作文要有中心思想

  二十六、让学生不怕写作文

  二十七、建议学生写日记

  二十八、摸清学生作文情况

  二十九、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指导

  三十、上好作文指导与评讲课

  第五章 袁瑢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我爱首都北京》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二、《颗粒归公》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狐假虎威》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四、《精彩的马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五、《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六、《珍贵的教科书》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七、《火烧赤壁》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八、《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九、《爷爷》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附录 袁瑢发表作品年表

  后记

精彩节选

总序
 
我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语文教研员。近半个世纪的工作生涯,我有大量机缘直接与各地小学语文名师零距离接触,现场观摩名师的精彩示范课,并且经常有机会与名师就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研究讨论,面对面倾听名师的教诲。因研究工作需要,我不断收集和研读名师撰写的论文及经典课例,深入研究各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学习名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主张。长期的学习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感性经验和理论认识,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研究能力。接受名师的指导,研读名师的教学论文和经典课例,成为我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可以这么说,当下我之所以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能够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能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建议,主要得益于我长期以来对几代名师教学经验和主张比较系统的研究,我的有些观点或见解就是直接从名师的教学经验和主张中提炼或概括出来的。
2000年我调到上海师范大学工作,从一名教研员转变为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从那时起我内心深处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搜集整理上世纪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坛的一批最有影响的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经验,编写一套“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丛书。几代名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张,最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况,代表了各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达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不可多得,而且难以复制。学习并总结名师宝贵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对深化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极具借鉴作用。
2004年以后,随着斯霞、霍懋征这两位语文教育成就卓著的名师相继离世,这种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强烈。现在第一代名师中袁瑢先生还健在,而第二代名师均已年至耄耋,并且已经陆续离开语文讲坛,如果不能在他们有生之年抓紧研究梳理,那么这些弥足珍贵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没,这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事业无疑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就是抱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事业心,我牵头组织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一批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研究者,协力同心编写了这套“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丛书。希望为当下及后代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了解并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演进的轨迹留下一份或能传世的宝贵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上海教育出版社曾经出版过霍懋征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斯霞的《我的教学生涯》、袁瑢的《袁瑢语文教学三十年》,这套丛书全面总结了三位名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在小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版过大量的研究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的著作,比如戴汝潜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1997);王增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小学卷)》(2000年);崔峦、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霍懋征、斯霞、袁瑢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2003年);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2011年);等等。这类专著或专集,无论是他人编写还是名师自己撰写,都为传播和推广名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研究语文教学演进轨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既然对诸多名师的教学艺术已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花费精力编写这套丛书?这就需要阐明本套丛书的编写宗旨。
——精选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名师进行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坛涌现的名师人数众多。陈国雄、崔峦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1992年)汇集了遍布全国25个省市的70位语文名师的代表性课例;周一贯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精品录》(1997年)精选的享誉全国的名师也有近20位;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2012年)收录的仅苏派名师人数就达到40名。要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名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做深入全面的研究,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我的想法是,尽量让教学和研究者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既比较全面又相对集中地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轨迹,认识不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这就需要以更专业的眼光,在众多名师中精选出特色最鲜明,能代表各时期语文教学最高水平,并为全国广大语文教师所高度认同度的的名师,并提炼总结他们的教学艺术。为此,我们这套丛书遴选了各年代最杰出的9位名师:他们中有斯霞、霍懋征、袁瑢,这3位成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誉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师的“三面旗帜”;还有被广大教师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坛最有影响的李吉林、丁有宽、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支玉恒这6位名师,这批名师成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是世纪之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高成就。这9位名师在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努力进行语文教学实验研究,不仅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教学风格,还有十分宝贵的语文教学理论论述包括重要的语文教学主张。比如斯霞的“分散识字”,袁瑢的“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贾志敏的作文教学论述等等。这些名师创造的教学理论和经典课例,为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丛书没有遴选世纪之交崭露头角的一批新生代名师。尽管这代名师中的不少人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仍然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因此对这批名师教学艺术的总结和研究放在若干年以后可能更加合适。
——以专集的形式,一师一集,全面总结名师生平和成长过程,以及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和经典课例。9位名师都是各时期优秀语文教师的代表,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这些名师之所以能够从数以百万计的语文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良好的教学素养,更是因为他们对语文教育有辛勤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有理想,有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全面完整地再现名师专业成长过程和他们的语文教学思想,这套专集不停留于呈现名师的经典案例和案例评析,还着力于介绍总结名师生平和成长过程,特别是侧重于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艺术的分析提炼,阐释各位名师在各个特定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作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为此我们拟定了每本专集的编写思路:第一部分,名师生平和教育事迹,介绍名师个人从教经历和生平事迹,探索名师教育思想和专业发展的轨迹,经典课例产生的背景等;第二部分,名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结合各时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研究梳理名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主张,总结名师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所做出的贡献;第三部分,梳理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结合具体课例介绍名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主要特色;第四部分,名师经典课例评述,选择名师若干个经典教学课例(实录),结合名师教学主张和教学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评述;名师专题访谈(实)录,对健在的各位名师做专题访谈,由名师阐述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期待。第五部分,即专集的附录部分,列出名师撰写的主要著作、论文,发表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及他人撰写的研究各位名师的代表性论文、论集等等。
——突出理论总结和学术导向,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评判。众所周知,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滞后,长期以来我们对名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研究大多还处于经验层面,特别是诸多对名师语文课堂的评述基本处在主观性极强的“我以为”阶段,缺少课程与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或评价。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都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这些教学思想、主张或教学方法经验,在当时甚至当下都有相当的价值,对当下或今后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无疑也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所提出的教学主张也会受到时代局限,而且大多是对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化总结。如果我们不能从更高的理性层面和规律方面去认识名师个性化的教学主张或经验,甚至不加选择机械复制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那就极有可能会产生误读、误解现象。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素养”“人文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以学生发展为主”“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等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极大地冲击并且改变着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如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先进的教育理念客观地审视名师的教学思想、主张和教学方法、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这既是个很有深度的理论问题,也是个很有操作难度的实践问题。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研究名师,不能仅仅皮相地观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更要结合课程教学理论,结合不同历史时代的特点深入分析名师教育教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原因,特别是要研究各位名师是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结合不同时代语文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为此我们在组织编写队伍时,首先考虑的是各高等院校中长期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研究,熟悉语文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员。参与本套丛书编写的作者都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训练,并且大多直接参与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不仅具有较高的课程教学理论素养,而且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又有比较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这样的编写队伍,是丛书专业水平和学术含量的保证。
——以访谈的形式,展现名师对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本套丛书的一大亮点。丛书选择的9位名师都是我国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2000年前他们一直站在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浪潮,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驱;2000年以后,他们虽然陆续离开了语文讲坛,但凭着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继续关心并指导着语文教学实践和改革,部分名师还坚守语文讲坛,参与课堂教学,经常上示范课。应该说,这些名师亲眼目睹了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最熟悉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因此他们对语文教学规律有着深刻的独到的见解,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很大的话语权。为此,我们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专门安排了“名师访谈”这个章节,以现场访谈的形式让健在的各位名师发表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或意见,对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向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袁瑢先生已经90高龄,她坐在病榻上数次接受作者访谈,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当代语文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不去研究字词句篇,专门去追求形式,搞花样什么的,书放在旁边不读,要去看黑板,我觉得这个都不是在学语文了。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上语文课不是教语文,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教汉语拼音不准写,不准默,因为会加重负担。我说学生负担不是重在这里,其实读和写是有联系的,写一遍比读一遍更有用。”于永正老师身患重病,但仍经常发表文章,对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建议。于老师在访谈中旗帜鲜明地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越位的现象,但‘不到位’现象更严重。首先是写字教学不到位,能把字写得端正、规范的不多。朗读不到位,因为考试考不到。其实文章读好了,就不需要讲解了。还有不到位的是写作,小学生习作是学习用笔来说话,第一是叙述的东西能让人家看明白,第二是语言比较通顺,这两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情况也不理想,语言不通顺是大毛病。最后是读书指导不到位,质不够,量也不够,好多同学不读书,老师也不读书,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他成长的根就没有了。”能够当面聆听到名师对自己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的看法、对当下语文教学改革所作的客观而精辟的评价,是丛书编写者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的幸运。
从现代教学理论层面对名师教学艺术做有理有据的学术性研究,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理想和追求,我们是这样想的,也努力身体力行。然而理想和追求是有一个过程的,学术的尊严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对我们这个团队而言,以专业眼光对名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如何做得像样,如何形成规范,都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尽力了,但是对所取得的成果并不十分满意,甚至还有些惴惴不安。但我们还是相信这套丛书对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学习研究名师教学艺术会有较大的帮助,对推进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化进程也不无助益。
我发起编写这套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丛书,得到了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天津师范大学丰向日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黄朝霞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丁炜副教授(博士),李重副教授(博士),中央教育科学院王晓霞副研究员(博士),南通大学陆平副教授(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汤振刚副教授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特级教师叶水涛等诸位专家的热烈响应。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投入丛书的编写,让我备受感动。正是这些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才保证了整套丛书的顺利出版。
我非常感谢袁瑢、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李吉林等诸位名师,他们不仅无私地为丛书编写积极提供资料,大多数还在身体状况不甚佳的情况下多次接受编者的采访。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参与丛书编写的作者,鞭策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丛书的编写工作。
我还要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主任和各位编辑,他们为提高这套丛书的编写质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丛书的出版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吴忠豪
2016年1月10日写于上海师大学思湖畔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0

开 本:16开

字 数:375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