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学科专辑 “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研究专辑

2017-12-29 10:46:20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研究专辑

  【编者按】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这里的“欣赏和评价”就涉及鉴赏。当然,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刚起步的,是初级的,因此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分寸。本专辑刊登了四篇这一主题的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略论小学阅读教学语境中的文学鉴赏

  林 珊

  要谈论文学鉴赏教学,必得先对文学鉴赏进行概念界定,以便为议题提供语义基础与研究视角。诗论家谢文利在《诗歌美学》中说:“鉴赏,是指以作品为对象,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认识和带有创造性的美感意识活动;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是一种形象的再创造性,是伴随着感觉体验,渗透着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是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由此看来,文学鉴赏的本质是审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未使用“鉴赏”一词,而是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要求。笔者以为,这其实就是“鉴赏”的初级要求。本文就小学阅读教学(专指教材文本阅读教学)开展语境中的初级文学鉴赏作如下探讨。

  一、小学文学鉴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首先,儿童并非不能文学鉴赏。鉴赏的本质是审美,而审美恰是儿童的天性。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先研究游戏。在朱先生看来,儿童既是游戏者更是艺术家,具有审美的天赋。有研究表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童话、儿歌等文学作品其实都与儿童的梦想有关,并且,“成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神话,只有通过儿童的梦想,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

  ……

  二、小学文学鉴赏的要素

  德国作家歌德把艺术欣赏分作三种:一种是仅仅享受美;一种是只作判断,没有审美享受;一种是在享受的同时做判断,应叫作鉴赏。上文提及的文学鉴赏概念亦表明,文学鉴赏应是审美享受与审美判断的结合。指导儿童进行文学鉴赏同样要涉及这两个要素。

  1. 引导儿童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个从文本意义走向意义重建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真切的情感,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表现的。因此,教师可引领儿童借助语言符号进行语言意义层面的审美把握,理解、揣摩、体会、感受作品的人物、景物、事件、情感,从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共鸣,与艺术形象共鸣,获得审美愉悦。但文学作品语言的间接性,又给读者留下了“未定点”,“读者的崛起”强调没有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接受,艺术形象便不可能最后完成。这就是高尔基说的“只有当读者像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累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确立儿童阅读的主体性,引导儿童在文本特定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丰富艺术形象,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再造艺术形象,重建文本意义,从而获得更为深层的真正的精神享受。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说认识是把握共性,那么,审美则是个性的,是在把握共性基础上的特殊状态,因此,教师不可误引儿童“任性”审美。

  ……

  三、小学文学鉴赏的基本原则

  小学文学鉴赏虽极有必要,但毕竟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实施建议没有直接使用“鉴赏”一词,其深意必须深刻领会。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文学鉴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把握课型,适度融合。语文课与文学鉴赏课不能画等号,语文课的外延要大于文学鉴赏课,语文课还有很多文学鉴赏之外的任务。任务不等,自然课型不同。但以文学类文本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文章教学),必须在教学中融入上述文学鉴赏的两个要素,且学段目标要适度。例如,在表达效果的欣赏方面,第二学段侧重欣赏关键词句、关键语段的审美效果,第三学段则在第二学段基础上,侧重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审美。此外,欣赏的要求也有提高,就关键词句的欣赏而言,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体会”,第三学段则要求“体味”“推敲”。如此,文学鉴赏教育的美育实现才能在语文的“帽子”下展示美好的笑容。

  ……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上一篇:2017. 11教学探研•经典案例
下一篇:2017.11专业成长·永新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