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
一粒种子,满园春色
——丁惠臻老师“说话接龙”开发历程及课堂教学览胜
陶继新
让我们回溯到2013年5月,还原那场“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经典场景。
一个陌生的面孔出现在大家云集、名家荟萃的研讨会上,她就是“平地响起一惊雷”的丁惠臻。
在这场盛会上,丁惠臻执教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说话接龙”课。她用智慧打开学生的“天眼”,为大家奉上了一顿色香味俱佳的饕餮大餐。
在此之前,丁惠臻在小学语文教学界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就是这堂课,让她初露锋芒,以一道独特精美的风景,无可抗拒地走进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教育人的视野。
无疑,她是中国小学语文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为此,她用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准备了20多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立志探索语文学习新方法
1992年8月,20岁的丁惠臻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的一所农村小学工作,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孩子们长成“参天大树”。
1996年8月,丁惠臻调入历城区实验小学。多次听课后,她感觉课堂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单兵训练多,参与度低;二是教学“以本为本”,过于模式化,6年围着12本课本“念经”,学生口头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双滞后”。爱思考的丁惠臻,思索着怎样使课堂具有神奇的魔力,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去享受母语的精髓。丁惠臻思考着、探索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说话接龙”诞生成长记
真正的教育均衡不是体现在教学设施上,而是体现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并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我想,这应是教育教学心里装下“大千世界”的最高境界。
丁惠臻在“游戏作文”课看到了曙光。
1996年11月的一个周六上午,主任不请而至来到丁惠臻的课堂,听“连字成句”游戏作文课,即每排每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全凭即兴发挥,不能交流,胜败一目了然。然后,即兴成文,并请学生读文。学生写得细腻有味,心理描写刻画逼真。一节课在愉悦中结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深深震动了丁惠臻。
星期一一大早,丁惠臻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
……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多种接龙蓬勃而出
创造力一旦萌发,便不可遏制地呈燎原之势。具有放射性效果的“成语接龙”的开发,创造了“开花”系列——“生字开花”“成语开花”“经典开花”。“生字开花”在识字天地独树一帜,学生参与的兴趣之高,识字量之大,词汇之丰富,令人拍手叫绝。一年级学生能让一个生字开出30朵左右的“花”,每节课4个生字就是120多朵“花”,即便一下课忘掉一半,还会储存下60个词汇量,而这样大量储备一般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图文并茂、创意无限的书面“开花”,令人赏心悦目。
“故事”“说人”“说景”“给词”等接龙形式相继诞生,“主题接龙”“小说接龙”等相对厚重的接龙也脱颖而出,这一切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说话接龙”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
……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话接龙”与经典国学的完美结合
2007年冬,笔者到历城区实验小学作讲座,就是这次讲座,给丁惠臻的“说话接龙”带来一个更大的飞跃。
丁惠臻激动地说:“听了陶老师的讲座,醍醐灌顶,‘说话接龙’之根找到了,灵感来了——把国学传统文化纳入‘说话接龙’,利用学生喜欢的接龙方法来背诵国学经典!”
丁惠臻如同看到了宝藏一般,她要开辟一条学习、浸润传统文化的崭新的大道。
但是,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怎样才能和“说话接龙”巧妙联姻?丁惠臻废寝忘食阅读国学经典,寻找“嫁接”的方法。灵感不但再一次眷顾了有思想、肯钻研的人,还让她展开了绿色的翅膀,向虔诚的深处飞去。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高端论坛:师生“说话接龙”大放异彩
2012年12月3日,我如期来到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课堂。丁惠臻老师为我们奉上了满汉全席似的“接龙大满贯”。仅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学生诗词脱口而出,国学经典信手拈来,一片人人闯关,个个胜出,激情高扬,热血沸腾的景象。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发生在小学六年级课堂上的一个“传奇”。
尽管走过好多学校,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尽管早就耳闻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但还是被她的课所震撼。她与学生在课堂上“激扬文字”之壮观,让我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惊讶与兴奋。这种新颖别致、省时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推而广之!
我当即表态:“2013年5月,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确定丁惠臻老师作为上课的名师之一!”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如丁惠臻老师一般,怀着谦虚、好学的教育情怀,研读经典,揣摩教法,共同走进传承经典的文化行程之中。相信只要起步,就会八面来风。每一滴汗水流下,浓烈的思考、梦想就会落地生根。在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时,自然也会成就自己的“绽放”。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即便你很平凡,相信只要撇开世俗,取回体内的火,对准自己的“缝隙”去“缝补”,坚持、坚持、再坚持,同样也可以扛一肩早春的“响雷”,创造出一番奇迹。
(责任编辑:黄常棋)
<<<链接:
丁惠臻,1972年出生,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度教学人物”称号。参加工作25年,潜心研究语文教学,追求“道法自然”的教育。1996年独创“说话接龙”,21年来不断发展,将育人及整个语文素养紧密糅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语文教学新路径。著有《说话接龙与作文》《走进经典——说话接龙》《成语接龙大闯关》。4次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课或讲座。课上学生思维敏捷,参与度100%,引起强烈反响。“说话接龙”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全国现有上百所学校的班级实践“说话接龙”,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信息: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各类文章700多万字,著作40多本。在全国开设讲座700多场。
——丁惠臻老师“说话接龙”开发历程及课堂教学览胜
陶继新
让我们回溯到2013年5月,还原那场“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经典场景。
一个陌生的面孔出现在大家云集、名家荟萃的研讨会上,她就是“平地响起一惊雷”的丁惠臻。
在这场盛会上,丁惠臻执教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说话接龙”课。她用智慧打开学生的“天眼”,为大家奉上了一顿色香味俱佳的饕餮大餐。
在此之前,丁惠臻在小学语文教学界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就是这堂课,让她初露锋芒,以一道独特精美的风景,无可抗拒地走进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教育人的视野。
无疑,她是中国小学语文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为此,她用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准备了20多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立志探索语文学习新方法
1992年8月,20岁的丁惠臻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的一所农村小学工作,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孩子们长成“参天大树”。
1996年8月,丁惠臻调入历城区实验小学。多次听课后,她感觉课堂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单兵训练多,参与度低;二是教学“以本为本”,过于模式化,6年围着12本课本“念经”,学生口头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双滞后”。爱思考的丁惠臻,思索着怎样使课堂具有神奇的魔力,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去享受母语的精髓。丁惠臻思考着、探索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说话接龙”诞生成长记
真正的教育均衡不是体现在教学设施上,而是体现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并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我想,这应是教育教学心里装下“大千世界”的最高境界。
丁惠臻在“游戏作文”课看到了曙光。
1996年11月的一个周六上午,主任不请而至来到丁惠臻的课堂,听“连字成句”游戏作文课,即每排每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全凭即兴发挥,不能交流,胜败一目了然。然后,即兴成文,并请学生读文。学生写得细腻有味,心理描写刻画逼真。一节课在愉悦中结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深深震动了丁惠臻。
星期一一大早,丁惠臻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
……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多种接龙蓬勃而出
创造力一旦萌发,便不可遏制地呈燎原之势。具有放射性效果的“成语接龙”的开发,创造了“开花”系列——“生字开花”“成语开花”“经典开花”。“生字开花”在识字天地独树一帜,学生参与的兴趣之高,识字量之大,词汇之丰富,令人拍手叫绝。一年级学生能让一个生字开出30朵左右的“花”,每节课4个生字就是120多朵“花”,即便一下课忘掉一半,还会储存下60个词汇量,而这样大量储备一般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图文并茂、创意无限的书面“开花”,令人赏心悦目。
“故事”“说人”“说景”“给词”等接龙形式相继诞生,“主题接龙”“小说接龙”等相对厚重的接龙也脱颖而出,这一切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说话接龙”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
……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话接龙”与经典国学的完美结合
2007年冬,笔者到历城区实验小学作讲座,就是这次讲座,给丁惠臻的“说话接龙”带来一个更大的飞跃。
丁惠臻激动地说:“听了陶老师的讲座,醍醐灌顶,‘说话接龙’之根找到了,灵感来了——把国学传统文化纳入‘说话接龙’,利用学生喜欢的接龙方法来背诵国学经典!”
丁惠臻如同看到了宝藏一般,她要开辟一条学习、浸润传统文化的崭新的大道。
但是,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怎样才能和“说话接龙”巧妙联姻?丁惠臻废寝忘食阅读国学经典,寻找“嫁接”的方法。灵感不但再一次眷顾了有思想、肯钻研的人,还让她展开了绿色的翅膀,向虔诚的深处飞去。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高端论坛:师生“说话接龙”大放异彩
2012年12月3日,我如期来到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课堂。丁惠臻老师为我们奉上了满汉全席似的“接龙大满贯”。仅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学生诗词脱口而出,国学经典信手拈来,一片人人闯关,个个胜出,激情高扬,热血沸腾的景象。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发生在小学六年级课堂上的一个“传奇”。
尽管走过好多学校,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尽管早就耳闻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但还是被她的课所震撼。她与学生在课堂上“激扬文字”之壮观,让我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惊讶与兴奋。这种新颖别致、省时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推而广之!
我当即表态:“2013年5月,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确定丁惠臻老师作为上课的名师之一!”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如丁惠臻老师一般,怀着谦虚、好学的教育情怀,研读经典,揣摩教法,共同走进传承经典的文化行程之中。相信只要起步,就会八面来风。每一滴汗水流下,浓烈的思考、梦想就会落地生根。在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时,自然也会成就自己的“绽放”。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即便你很平凡,相信只要撇开世俗,取回体内的火,对准自己的“缝隙”去“缝补”,坚持、坚持、再坚持,同样也可以扛一肩早春的“响雷”,创造出一番奇迹。
(责任编辑:黄常棋)
<<<链接:
丁惠臻,1972年出生,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度教学人物”称号。参加工作25年,潜心研究语文教学,追求“道法自然”的教育。1996年独创“说话接龙”,21年来不断发展,将育人及整个语文素养紧密糅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语文教学新路径。著有《说话接龙与作文》《走进经典——说话接龙》《成语接龙大闯关》。4次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课或讲座。课上学生思维敏捷,参与度100%,引起强烈反响。“说话接龙”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全国现有上百所学校的班级实践“说话接龙”,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信息: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各类文章700多万字,著作40多本。在全国开设讲座7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