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1

2017-06-26 10:57:25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核心素养该如何走

  王晓红

  一、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和三维目标的理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还是难以落实育人目标。什么是素质教育?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指出“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指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也不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而是要“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师生双方“全身心投入”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教学“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从上述对素质教育的描述中可见,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虽然清晰,但具体内容却很空洞。

  三维目标也是如此。课改专家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是基础学力的一种具体表述。第一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具体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为过程与方法,其中“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从定义中可看出,目标具体到三个维度,强调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从字面上让人觉得比素质教育更为具体,但对于每一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每个维度如何把握等,也始终没有明确说法。

  ……

  二、核心素养的理论和现实之困

  我国的核心素养“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外的影响。核心素养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是外来引进的一种理念。因此在认识与实践中多少会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新鲜词汇,在认识与实践中核心素养也遭遇了一些困惑。

  1. 理论之困。

  首先,核心素养的概念新,但内容并不新。有人说,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用一个新的概念来回答一个古老的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的概念为重新思考这样的古老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但学术上的学者们往往纠结于这个“核心”指什么?不少人认为核心素养是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所以要覆盖全面的素养。因此,这个“核心”就是“全面”,核心素养就是全面素养。但有学者对其进行反驳,表示“既然强调核心,就有其关键所在。核心素养应该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和‘优先选项’。如果‘核心’指‘全面’,就等于说明无核心存在。褚宏启从其他角度出发,认为“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而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不是基础素养”。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包含基础素养,应指向“基础性、基本性”。更多人直接指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基础、最必要的素养”,但对于什么才是最关键、最基础、最必要,并未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此,无论哪种解读,目前还是“未能找出核心素养区别于一般素养的本质标准”。因此,有人认为“核心素养只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等概念换一种表述而言,可有可无”。

  ……

  三、核心素养的未来走向

  1. 理念的进一步澄清。

  如果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来自专家的解读,那么专家的理解就不应与国家框架相排斥,专家应该解读国家框架,而不是跳开框架随意理解。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专家在理论上研究,教师在实践上摸索”的现象。一线教师对理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理论浅层。一场“理念先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理念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大都不是一线教师,很难去保证技术与理念是否能达到相契合,因而在一线教师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较普遍。这个时候,就离不开专家的指导。“教育改革的专家是在改革决策时期影响改革思路、走向和改革进程的重要的非利益相关者”。专家要厘清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在,各个素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专家的理解太过随意或者对理念认识不够,就打着“专家”旗号到处开讲座和做报告,结果只能让一线教师听得云里雾里。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落实技术。专家与专家之间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现在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对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在指导一线教师中,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指导,进而有可能导致教学实践的混乱。如果在理论理解上达不到一致,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一线教师就可能有自己一套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技术。这样的结果是无法保障落实效果。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实践反思理论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维的反思是由实践发展所决定的,它的活力主要来自实践”。因此实践反思理论在哲学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领域,专家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反思同样十分重要。核心素养需要打破现在认识框架的束缚,不断去创造、去主动建构,“只有自由地去发现一种完全不基已知的生活方式”,去达到理论上的共鸣,核心素养的理论才能达到质的变化,新课改才能真正进入质的变化。

  ……

  (责任编辑:朱蕴茝)

  作者信息:王晓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上一篇:2017.4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2
下一篇:2017.4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