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教师生活·教师心理健康

2017-06-26 10:49:21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拒绝拖延,做一名高效的教师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之二十)

  叶一舵

  小周刚从大学毕业,在父母的期待下,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小周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十分向往。最近有件事让他苦恼不已,他发现自己的拖延行为越来越严重,每次计划的晚上备课总是会拖到第二天上课前才去完成,需要批改的作业也总是一拖再拖。教导主任已经找他谈过好几次话,小周老师也好几次下定决心要好好改改自己的拖延行为,但每次总是没有好的方法,都是半途而废。有一次,小周老师课没备好就匆忙去上课,课上到一半,自己断了思路,恰好教导主任走到教室旁听,小周老师一下慌了神,开始支支吾吾。教导主任得知他又是因为没有提前备课,下课后把小周老师叫去办公室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小周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什么是拖延行为

  “拖延”在拉丁语中就是指“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在当代社会中,拖延行为已经成为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消极行为。什么是拖延行为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ilgram等把拖延看作一种特质或者是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延迟执行一项任务或者做出某一决定。是否存在拖延行为可以依据行为者是否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计划内的事情,如果在规定时间里执行计划出现拖拉、不作为,那么就有一定的拖延行为倾向,有些行为者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拖延行为,那就是其人格特质影响的。

  ……

  二、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Burka和Yuen认为:“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行为问题。”人人都会有拖延行为,但一个人产生何种程度的拖延行为则与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密切相关。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产生拖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期望

  往往对一件事情有较高的期望值就不易产生拖延,相反,对一件事的期望越低越容易产生拖延。这里的期望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另一方面是对这件事情的渴望程度。小周老师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没有真正地去接触小学教学,只是在假期到辅导班实习过,对小学教学的系统流程和规范,没有太多的实际接触。自己是小教专业的,上学期间的辅导班经历让他认为备课教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临时登场就能轻松搞定。这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并且,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小周老师开始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评价和职业期待也不高。

  ……

  三、如何克服拖延行为

  如何克服拖延行为,是当代拖延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大多数文献在研究解决拖延行为的建议中,都是从认知等大方面的心理调节、改变入手,但是改变拖延行为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制定详细、合理、可执行的解决步骤及方案。那么,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有效解决拖延行为呢?下面提供两种自我调节(解决)方案。

  方案一: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部分疗法和强化理论。

  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改变自身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认知,通过接受领导和其他同事的“教育”,加上自我暗示教育,逐渐改变认知,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担负角色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结合实际和课程时间安排,制定完成时间表,在电脑和手机上设置便签、闹钟,时刻提醒最后期限,并按照自己设定的时间表完成每一项任务。

  ……

  (责任编辑:黄常棋)

  作者信息:叶一舵,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全国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 。先后主持2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撰著30多种心理学著作及教材,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有15项成果(含合作)获省部级奖励。

上一篇:2017.3卷首语
下一篇:2017.4学科专辑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习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