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如何看待京沪苏粤在PISA测试成绩上的差异
郑金洲
2016年12月6日,2015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测试结果公布,在参加测试的72个国家和地区中,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位居总分第十。对于这个结果,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次的测试结果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仅名列第十,远低于预期;有人认为,PISA测试数据呈现的是科学、数学、阅读等知识教育的结果,而非一国教育的全貌,因此不能简单地在PISA测试结果国际排名第一与最完善的教育体系之间画等号。以上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那就是上海2009年、2012年、2015年连续三次参加测试,前两次测试在三个领域都排名世界第一,如果2015年上海成绩单列,那么也会超过新加坡,仍是第一位。北京、江苏、广东两省一市没有参加2009年和2012年的测试,但2015年和上海组成“联队”后,总成绩瞬间下滑。在这方面,好像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教育理论研究者都讳莫如深,即使谈论也从多个角度论证不能就此说明四地之间教育水平有差距。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看法。
第一,PISA测试成绩说明,与上海相比,京苏粤在初中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PISA测试到底是测什么的?这一点应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科学评价方法,可以对学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等方面做出考查。PISA测试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其科学水平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公认。这也意味着,PISA测试成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各国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教育或者说15岁学生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上海没有参加PISA测试之前,这项测试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在一次测试中数学、科学、阅读三个领域都能获得第一且总分第一。上海连续两次获得测试第一以后,正是看到这种差异,英国、南非等国才纷纷派员来学习上海的经验与做法。也正是看到这种差异,美国才有学者及教育官员表示美国教育已落后于中国,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才对习近平主席说起,最佩服中国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国的数学教育。这也意味着,对于京沪苏粤参加PISA测试成绩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四者之间有一定差距,与沪相比,京苏粤在15岁学生教育或者说初中教育水平上有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和弱势。承认这一点,才能对我们参加PISA测试的初衷给予说明。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为了比较,我们也就没必要参加这样的测试了。
……
以上解读和分析,不是抬高上海教育水平,贬低京苏粤教育质量,更不是说京苏粤教育一无是处。既然四地一起参加国际统一测试,既然测试成绩有一定差异,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差异,从差异中看到差距,从差异中透视其中隐含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不见得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假如连问题都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装作没有发现,抑或发现了不去探究原因,那么,改进实践也就失去了机会和可能。我们也知道,一次测试不见得反映真实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范围由于其自身的限制不见得能说明整体,测试的样本由于过少不见得能说明全体(上海仅有32所学校参加测试,其中农村学生21%,县镇学生19%,城市学生60%),但测试毕竟是测试,成绩出来了,有差异了,就需要认真分析、科学对待。我们不去比较,别人也会去比较;我们不去谈排名,别国或地区也会去分析排名。如果我们认为PISA测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发展水平,不妨从当下大家关注的核心素养出发,围绕核心素养编制信度效度高的测试,对四地或者全国其他一些地区进行测试,把握各地学生发展状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推进教育均衡化水平。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作者信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2017.3教育观察·教师视角
下一篇:2017.3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