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
陶继新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题出了错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有的甚至怒不可遏地对学生咆哮一通。这不但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还让其原本尚且开放的思维顿然走向封闭,其后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之低也就可想而知。
而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却完全是另一种状况。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到离谱,他依然宽容地笑着,甚至还会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在他看来,学生出错,当是天经地义之事,关键是如何认识与分析这些错误,从而将这些错误当成教学资源,进而让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于是,就有了属于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
“化错”的前身是“融错”。融错之妙,在于一个“融”字。因为“融”不是对错误的认可与放纵,而是有效地利用错误,发现学生学习的误区,甚至是教师教学的问题,然后化错误为正确,变难学为易学。
变“求诸人”为“求诸己”
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费力不大而自己的学习效果好,事半功倍,而且还会感激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虽然教师很勤苦但自己的学习效果却不好,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埋怨教师。看来,善学与不善学,其状态与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
培育学生“不贰过”的品质
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其不同的原因。计算上的错误,教师往往认为是学生粗心造成的,而华应龙老师则认为,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了解了学生出错的不同原因之后,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会让那些犯了错的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为什么特别看重颜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颜回“不贰过”,即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些错误,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就不太正常了。华应龙老师在发现学生犯错之后,不是盲目地指责学生的错误,而是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及不再犯同样错误的规律,并让学生掌握这种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寻找原因的探究兴趣。正是在这种兴味盎然的探究中,学生品尝到了在数学王国里遨游的无限妙趣,并逐步养成数学思维品质。
……
“复归于婴儿”
有的教师在学习化错教育的时候,非但不能步入“道法自然”的领地,有时还会给人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技与术,而不是道。
道是什么?可谓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道是整个教育包括数学教育的内在规则,甚至是一种宇宙与生命的规则。华应龙的数学教育,已经升华到了道的境界。他在关注数学教学之术的同时,更关注生命规则之道。
……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如果说道家的思想让华应龙老师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翱翔于数学教育的神奇太空的话,那么,儒家之道,则让他走进了有着真善美之心的人文世界里。
《周易》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看来,仁义当是立身之本。华应龙老师认为,教师不仅是人,而且是有知识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更应当有仁义之心。
……
功夫教育学的巨大能量
很多人认为,数学教师不用像语文教师那样,需要读那么多的书,只要多研究一些数学试题,就可以在教学中应付自如了。华应龙老师也研究过大量的数学题,特别是那些具有共性特征的重点题与难题,以及学生易出错的题。不过,他还有超越一般数学教师之处,那就是他读了很多大师的作品,许多还是高深的哲学著述。
为什么读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与数学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书呢?
……
(责任编辑:黄常棋 黄哲斌)
<<<链接:
华应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派名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从教30多年来,华应龙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出版专著有《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和化错教学》。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20多家媒体多次对他进行报道。2012年至2013年,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和江苏省教研室分别举办了“华应龙教学思想研讨会”。2016年成立“华应龙和化错教育研究中心”。
作者信息: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各类文章700多万字,著作40多本。在全国开设讲座700多场。
上一篇:2016.12学科专辑
下一篇:2016.12专业成长·永新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