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

2017-01-17 17:55:39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劳动技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顾明远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于2015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很有必要,很及时。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家长只重视考试成绩。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中,不知道劳动是什么,有的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怎么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呢?

  劳动是人的本源,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大家知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猿通过劳动,能够直立起来,解放了双手,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同时在社会劳动中,通过互相交流,逐渐产生了交往的工具——语言,于是猿就逐渐进化成人。因此,劳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界限。猿已经知道使用树干去采摘果实,但他不会制造劳动工具,因此还算不上有劳动的能力和劳动的表现。只有人能够制造劳动工具,并用劳动工具通过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

  ……

  其次,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做出努力、耗费精力,要做出劳动成果,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精神,因而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质。从小培养儿童的自信、自强就要从劳动教育开始。过去许多家训里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就是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劳动习惯,养成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自强心。

  第三,认识劳动是产生财富的源泉,从而培养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是劳动,就能为社会增加财富,就是为社会服务。从而养成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品德。

  ……

  因此,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学校教师怕学生参加劳动而影响知识的学习,影响升学率。其实劳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而且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体脑结合,就能够提高学习的效力,提高学习的质量。

  ……

  (责任编辑:朱蕴茝)

  作者信息: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新教师》编委会顾问。本文系作者于2015年在北京劳动技术教育论坛上的讲演。

上一篇:2016.11专业成长·永新读师
下一篇:2016.11教育观察·教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