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2017-01-17 17:47:12 来源:期刊部 点击: 收藏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

  郑金洲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细胞,也是最不起眼的场所,但恰恰是这个细胞、场所反映着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课程改革的落实,都需要借助于课堂来体现。当下,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聚焦于课堂,广大教师以及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地探究课堂,进行着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革与探索。那么,未来的课堂教学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取向?这些疑问,也成为我们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提性问题。毕竟,谋全局,看大势,才能明确变革的基本方位。在我看来,在未来的5~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期,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至少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教学目标:深度融合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起着引导性作用。所有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安排、师生关系的构建等,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中,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课堂实践者,仍然会把教学目标看作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对教学目标蕴含价值观念的分析,对教学目标表述与践行的研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关系的探讨,仍会是教学论领域的基本问题。

  ……

  二、教学方法:多元混合

  “方法是渡河的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要过河,无论是桥还是船,都可以拿来使用。”毛泽东的这番论述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方法。未来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单一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堂成功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一定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甚至,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它是否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方法交织在一起,实施混合式的教学与学习成为必然。

  ……

  三、教学过程:动态综合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组成。以往,这些教学环节常常是以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表现出来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也随着教学认识的变化,广大教师也逐渐感受到,这样的固定程式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教学活动,“去模化”因而成为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抛却“模式”,不追求“定式”,动态化地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成为教学的“新常态”。

  ……

  四、教学组织形式:协同整合

  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基本形态:班级授课制、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在这三者当中,班级授课制一般来说是基本的表现形式。它作为现代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其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教育、系统传授知识和教学管理的优势,也存在着束缚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个性发展的弊端。为改善班级授课制划一性教学的弊端,不少中小学现在实施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有效地将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互补。这样的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弹性开放的时空环境中,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介与手段,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建立起多向互动的作用方式、结构与程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延续。

  ……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林彦)

  作者信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2016.10教育观察·元祥视点·课程改革的深化(10)
下一篇:2016.10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