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读本

在空山灵雨中,寻觅落花生的飘渺仙踪

作者:许地山 著 张 宁 编

编辑:林冠珍

ISBN:978-7-5334-7449-2

定价:34元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许地山读本

关于本书

许地山的作品,充满着宗教的关怀,能让读者在喧嚣的井市生活中,寻得心灵安静的一隅。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许地山作品简编,以方便读者了解许地山的创作概貌。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常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以亲身所感所,看到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寻求一条向往光明的道路。作品传达给读者以积极人生态度。编者写的“许地山小传”,简述了许地山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许地山及其作品。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编者:张宁,福建霞浦人,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台湾文学。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教师。

目录

  许地山小传/张宁

  第一辑小说

  命命鸟

  商人妇

  缀网劳蛛

  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黄昏后

  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春桃

  桃金娘

  第二辑散文

  蝉

  蛇

  笑

  愿

  债

  暾将出兮东方

  荼蘼

  补破衣底老妇人

  再会

  我想

  乡曲底狂言

  落花生

  别话

  上景山

  忆卢沟桥

  我底童年:延平郡王祠边

  第三辑杂谈

  创作底三宝和鉴赏底四依

  粤讴在文学上底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燕京大学校址小史

  礼俗与民生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精彩节选

  许地山(1894—1941),原名赞堃,字地山,乳名叔丑,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落花生》、《命命鸟》、《缀网劳蛛》等。他对宗教及梵文也有涉猎,著有《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等。

  1894年2月3日许地山出生于台湾,父亲为台湾著名诗人许南英。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爆发了民族运动,许南英当时任团练局局长,统领义军。10月20日,日军进入台南,悬赏捉拿许南英。许南英在乡人的帮助下离开台湾。不到两岁的许地山也跟随家人离开台湾。许地山在《我底童年:延平郡王祠边》中提到:“我到现在还仿佛地记忆着我是被人抱着在街上走,看见满街上人拥挤得很,这是最初印在我脑子里的经验,自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许家人先到厦门,后到揭阳桃都,在同宗许子荣和许子明两兄弟的帮助下,住进许家的祠堂。

  许南英本无心官场,然而家中子女众多,迫于生计,重回清廷任职。清政府不允许内渡的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本想落籍广东,但他任职地在广东,依照清朝的回避制度,官员不能在本籍任职。许南英便将籍贯寄在“福建龙溪”,虽然许地山不在福建出生,在福建生活的时间也有限,但他的籍贯为福建漳州,加上闽台文化的相似性,许地山作品中也带有不少福建文化的元素。许南英先后在广东徐闻、三水、阳江等地任职,许地山则跟随父亲在广东读书,最初接受私塾教育,13岁时进入广东韶舞讲习所读书,1910年在广东随宦中学甲班就读,十月肄业。课余跟随倪玉笙、韩贡山攻读经史,打下深厚古典文学功底。在广东时,许地山常常看到县衙中拷打犯人,他非常同情这些受刑罚的犯人,曾向父亲及师爷提议改变审问的方式,但没有多少人注意小孩的提议。

  1911年辛亥革命,许南英回到漳州,被推举为漳州民事局局长,许家移居至福建海澄县属海沧墟。许南英为官清廉,家中境况始终不太宽裕。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1912年,18岁的许地山到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次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许地山在缅甸呆了两年,期间游历了马来西亚等地。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在教会的支持下,到燕京大学学习。许地山初入燕大时,行为装扮很特别:习梵文、穿大褂、留长发,被同学视为怪人,慢慢接触后,才发现这个“怪人”和蔼可亲又有才华。许地山在燕大先后获得文学和神学学士学位。

  1918年的一年间,许地山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年初,与林月森结婚,年底长女许棥新出生,同年,父亲许南英客死异国。

  1920年,许地山在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林月森去世,这一年,许棥新才两岁。林月森出生于台湾望族,是台湾雾峰林家的后代,父亲林朝栋曾参加过中法战争,支持筹组过台湾民主国。许地山与林月森的感情很深,许地山的次女许燕吉曾在访谈中说过:“我觉得我父亲跟他的第一个妻子感情更好。”(《南方人物周刊》来源日期:2013-11-28,在许地山的一些作品里(如《黄昏后》),都可以看到林月森的影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许地山经常上街演讲,积极参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帝国主义与强权,许地山持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觉得应该反对,但又不赞成过激的反对方式。他的一些主张,现在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如:“扶助自己底工商业,和鼓舞一般的人为民治的、和平的运动,教等等不合人道底主义在世界上绝迹。”(许地山《“五七”纪念与人类》1920年9月1日《燕京大学季刊》1卷3期)

  1921到1923年,许地山进入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他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黄昏后》、《缀网劳蛛》等作品。

  1923年,许地山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许地山便于第二年转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及民俗学等。

  1925年,许地山的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及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相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6年,许地山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回到母校燕京大学任教,专心从事宗教比较学的研究,文学方面的创作逐渐减少。

  1928年,在担任清华北大教师的同时,业余时间翻译《孟加拉民间故事》,收录民间故事21篇,于1929年出版。同年与周俟松相识。周俟松的父亲觉得许地山面相较为短命,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在周俟松的坚持下,1929年5月1日两人结婚。1931年,许地山的长子周苓仲出生,1933年,女儿许燕吉出生。

  1935年,许地山遭燕京大学司徒雷登的排挤,经胡适推荐,前往香港大学任教。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南方的影响有限,当时的广东香港一带仍旧使用文言文。香港大学也不例外,中文学院在文学教育方面较为守旧,以八股为正宗,教授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许地山到香港大学后,积极推动新文学运动,改革课程,创建了历史系、哲学系和文学系。发起成立了香港新文字学会,主张改革汉字,认为:“中国文字不改革,民族底进步便无希望。这是我敢断言底。我敢再进一步说,推行注音字母还不够,非得改用拼音文字不可。”

  许地山不仅改革香港大学的教育,还改变香港乃至整个南方的文化。他组织文化协会、举办文化活动,在文化沙漠般的香港吹起清新的风。柳亚子曾说过:“香港的文化可说是许先生一手开拓出来的。”(《我和许地山先生的因缘》,《追悼特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上街演讲、为流亡青年补习、撰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

  许地山在香港呆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七年,却在香港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1年,许地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葬于香港薄扶林道的基督教坟场。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开 本:32开

字 数:141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