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2016-09-29 11:29:43 来源:教育社 期刊部 点击: 收藏

  教育,为什么容易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

  郑金洲

  近年来,公众对教育的议论越来越多,批评也越来越激烈,在某些时间点上,教育甚至成为“声讨”的对象。教育受到这种“超常规”待遇,在其他领域比较少见,极少领域可与教育“比美”。由此,自然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容易招致批评,成为公众关注的“负面”焦点?原因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以下几方面似乎是主要原因。

  一、社会期望值高

  在所有社会形态中,公众都对教育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期待,期望教育完成一定的使命。而在社会转型期,这种公众预期会变得更加强烈。转型,意味着还没定型,还有变化的可能,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因素。大多数公众在社会转型期中,掌控的资源有限,支配的空间不大,自己在社会上博弈的砝码不多,能够发挥作用的可能非教育莫属。大家期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际遇,提高自身的社会层级,增进自己以及家庭的社会声誉,用我们经常说的话,叫作“知识改变命运”。即使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着很高的预期,他们也深知,没有教育做依托,子女的路走不长远,也不会走好。可以说,在教育话题上,公众有着非常一致的心理预期,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分歧。这种高预期的集体心向,使教育备受关注;众口难调等原因,使教育也难以获得好评。

  ……

  五、意见领袖刷“存在感”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繁杂海量,一般公众要想获取其中全部的信息,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了解和认识几乎变得不太可能。这种情况下,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应运而生,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有的信息即使直接传达到受众,但由于人的依赖、合群、协作心理促使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的改变,还须由意见领袖对信息作出解释、评价,在行为上作出导向。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单一型”,即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而在其他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则可能是一般的被影响者。“综合型”,即一个人在一个以上的领域都享有一定的声望,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自己的影响力。从教育自身来看,前一种类型的意见领袖在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事件上会积极地传播相关信息,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后一种类型的意见领袖也常常当仁不让,把自己作为教育问题的行家里手,对教育活动评头论足,在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增进自己的存在感。毕竟对教育活动或现象发表意见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同时也能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

  ……

  (责任编辑:林彦)

  作者信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2016.8教育观察·元祥视点·课程改革的深化
下一篇:2016.8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