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教育观察·走进港澳台
春天的约会
——参加《新教师》编委会入台交流活动有感
陈淑端
我欣赏这样一首诗:大理石雕成塑像,钿铸成钟,而我这个人,是用真诚制造的,即使破了,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对于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我是用真诚来铸造的。这个春天,我参加了《新教师》编委会及名师送课入台活动,用真诚在生命旅程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顿觉今年的春天多了几缕温情。
学术之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多样化在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需要一方心灵憩息地,冷却燥热的情绪,沉淀杂乱的思维,重新获得精神的力量,使“缺钙”的思想变得坚强。
春暖花开的3月,应台湾台北教育大学邀请《新教师》编委会组织各校长名师送课入台,我随团来到了美丽、整洁、宁静的宝岛台湾。一周的交流研讨,同行的专家、名师们,还有台湾学校校长、老师们,他们睿智的灵光将我的眼睛映照得鲜亮而炯然有神。走进五彩缤纷的思想丛林,静心思考、体验、收获、成长,感觉异香弥漫,沁人心脾。在与同行的专家、名师们及台湾师生们的心灵交融、思想碰撞中,感受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感悟教育的价值,并从中深切地感受获得专业成长的快乐。
体验生成
此次送课,我选择的是较难实施的习作课堂,执教班级为新北市修德小学四年级,课题是“抓特点编故事”,这也是脱开教材之后教学资源的开发尝试。没有熟悉班级,没有了解学情,要实施本以为难的习作教学那就更难上加难了。为了调动学生的气氛,活跃思维,我课前设计了活动板块,用有趣的卡通人物动态图以及“我说你猜”的活动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渗透抓住特点猜想人物的方法。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时,我顺势引出了故事的主角,学生熟悉而喜欢的卡通形象——汤姆(猫),让它和燕子相遇,并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大胆猜想卡通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会巧编故事。
在“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理念引领下,我将课堂设计分为五大模块:一是创设情境,大胆猜想;二是抓住特点,猫燕相遇;三是放飞想象,自由习作;四是互评自改,习得方法;五是拓展延伸,完善习作。本次习作的画面主体是猫或燕,抓住这主体,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展开大胆想象,推测画面背后所蕴藏的故事,使得静态的画面活动化,平面的事物“立体化”,进而在想象中形成一个有个性的故事。
预设是充分的,但课的现实却是动态的,本堂课对学生习作前的情感激荡,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思维的启发较充分,因此学生很有作文的欲望。但存在问题之一:对学情掌握不足,时间安排考虑不周,学生习作的速度和大陆学生的相比,因为繁体字的笔画多,较慢了些,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编写。问题之二:在第四模块中,预设了一次赏评,自主修改;二次赏评,师生互动。但教学中只完成了一次赏评,还未进行修改和二次赏评时,下课铃声就骤然响起,可见课堂容量过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台湾教师们以观察员的角色进入课堂听评课,他们分站在教室的两边,当我安排学生开始作文时,他们就静静地观察着学生的写作,悄悄地跟着我的步伐,驻耳聆听我和学生的对话。他们关注的视角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对学生的关注度。
回到住地,这节习作课堂的教学情景以及与台湾教师们互动交流的画面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放。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我们要特别尊重血肉之躯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今天的习作课堂是否真正关注到了这些血肉之躯?是否关注学生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那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作文,让作文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需要呢?我思考着习作教学的改进,关注生情,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将作为我下一阶段的研究课题,想着想着,竟然难以入眠,遂提出想法,与同行商榷:一是作文要与阅读结合,从“披文入情”到“情动辞发”;二是作文要与生活对接,从“象牙之塔”到“十字街头”;三是作文要与情感相连,从“无动于衷”到“欲罢不能”;四是作文要与指导联动,从“讲解示范”到“发展能力”;五是作文要与评改链接,从“繁重劳动”到“松绑减负”。我想这也是我此行送教得到的启示之一了。
经过亲身体验台湾课堂、交流研讨和考察了解,我发现台湾与大陆的教育不论是从教育理念或教学形式上看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因只见一斑,故不一定准确)。首先是班生数,大陆大班制居多;台湾班级生数少,实行小班化教学。课堂纪律,大陆课堂要求正襟危坐,手放好,身坐直,桌椅基本是统一排排放;台湾课堂较松散,学生以各种放松的姿势学习,桌椅摆放可根据学习需要随意调整。大陆对双基要求相对较高,学生也掌握较牢固,反复练习,死记硬背的多;台湾学生所学基础知识较简单,不是特别强调死记,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合作的多。大陆课堂强调接受已有的知识的多,学生发言迎合教师心意的多,教师期待更多的是统一答案;台湾课堂关注生成性的多,学生发言较自由,教师期待更多的是生发性的不固定答案……不论存在着什么异同,大陆教育能稳固性地发展,说明有其积极的一面。那能否思考解决弊端的方法,以悦纳的胸怀有思辨地调整和改变,让我们的教育朝更健康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呢?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有责任思索。
教育攫取
在台湾的一周里感受着教育的点滴,学习思考之后沉淀下来的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采撷几片馨香的花瓣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主人
当课伊始,我以大陆老师的习惯和同学们打招呼:“上课”,没听到班长喊“起立”声,我有些惊诧,“同学们好”,“老师好”,学生还在座椅上。课堂上的问答孩子们也都是在座椅上进行的,刚开始我还有些不适应,学生们看着我的期待也有些不适应,我想大陆教师的口号式要求教条生硬,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主人,还讲求着师道尊严,是否该改进了呢?是否能从真正的民主氛围创设,来引导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表现,敢于思考,敢于实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没有那么多小心翼翼。记得曾经有一个学者在介绍美国教育时,说过美国校园是没有围墙的,它以透明开放的情怀欢迎渴求知识和真理的人。我想我们更应该打破的是无形的围墙,用更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理念去构建中小学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还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最本真的要求。当我意识到这点时,马上调整了上课的姿态,放低身段,走入孩子当中,引导孩子大胆猜想什么样的猫和燕相遇,学生被我感染,想法大胆,有创意,不拘泥于别人提出的观点,使得故事呈现各具特色又引人入胜。
(二)厕所文化
我想暂且不论台湾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学校为他们营造了民主的学习环境,没有太多口号式的规矩,没有太多不近人情的约束,就连上厕所都讲求文化。在台中市北区立人小学,我看到了课堂上,老师还在讲课,学生自由地走出了教室,他去哪呢?一会又走出了一位学生,他们都是去上厕所的,这再次让我很惊诧。我们大陆的学校都是统一在课间才能上厕所的,所以孩子们也已训练有素,能憋放自如了,谁如果敢在课上要求上厕所,得到的不仅是老师的白眼,还会有同学的嘲笑。台湾课堂不仅能自由上厕所,学校还会给厕所做精心布置,在进入厕所的挡墙上做主题文化。瞧,那是“梵谷”,他在介绍自己二十世纪的艺术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乌鸦的麦田》等,让你不忍心走入厕所,怕糟蹋了艺术。想起我们学校上厕所时,还未走到就闻到的异味,就有心理的反差。
(三)学生核心
我们由北至南,走进了台湾五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其鲜明的特色,比如台北市新生小学,主题统整教学点亮课堂;台中市北区立人小学,全人阅读思考特色课程让学校熠熠生辉;屏东县五沟小学是一所客家风味极浓的学校,学校的愿景图是塑造新时代客家地区学子意向等。但不论特色多有各异,相同的是学校都以学生为中心,每位校长在简报中都谈到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应以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为主,比如如何以教师的爱与榜样营造友善校园,如何建立教师、学校、家长对学生成长的支持网络,如何对弱势学生照护与关怀,课程教学如何建立逐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才是教师的专业。
我想学校应该是师生协作的共同体行动模型,想起李希贵校长的两本书《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这是两本活的教科书,从教育学的角度以学生为本,学生应该是第一的;从管理学角度学生第二,教师第一,因为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时,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是良性的反应。学生成长是教育根本目的,教师成长是必要的前提,没有前提,学生第一就无法成为现实。所以学校要为教师架设专业发展的脚手架,要成为教师精神家园和学生成长乐园。
(四)志工妈妈
在台湾大街小巷看到的建筑物没有大都市的高大上,甚至没有现代化的气息,但随处可听到的“你好”“谢谢”“早安”“午安”,让你感受到古朴的民风和蕴含着令你感动的人情冷暖。我们所进的学校门面都不大,温暖却无处不在。在每所学校都能看到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志工妈妈”,“志工”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志工妈妈”就是志愿到学校服务的学生妈妈。刚到学校就会有“志工妈妈”和校方一起来迎接我们,主动给我们引路,为我们端上热气腾腾的茶水。这些“志工妈妈”不仅参与接待外客,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在新生小学,我们观摩两位“志工妈妈”在图书馆里为孩子们讲授世界地标图知识,她们准备了相关书籍以及丰富的道具,有地球仪、模型、画板等,连身上的围裙也是特意订制,印有世界地标的,她们的讲述生动有趣,期间还穿插活动和互动,孩子们高兴地参与其中。如此专业的教学让我错判她是教师。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主题,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志工妈妈”来到学校为孩子们讲学或分享主题阅读心得。根据主题,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相关的书籍,图书馆内的布置也随主题变化而变化。一个大大的活动的图书旅行箱,让人感觉到知识的学习永远在路上,学无止境,学而不休,孩子们在阅读中追求属于他们的风景。
人物画像
我们携手走在与台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路上,一团之内,不分年幼年长,不论职务高职低,亦师亦友,以德高、业精为范,这是美好、幸福的团队。这次春天的约会,收获的不仅是学术,还有可贵的友情,大家都回归各自单位了,于是对一行十人白描以示想念。
邓诗霞,我们的团长——“邓奶奶”,她温柔善良、谦逊低调、知性有涵养。她有时会显露出少女的羞涩,可爱极了;有时“奶奶味”十足,和大家语重心长地谈成长和发展意见,让大家受益匪浅。每到一所学校,她都代表团里发言,她的发言没有矫情和口号,是那样的真挚感人、自然得体,显示了我们大陆团的水平和形象。
郑云清,有着精深的学术造诣,满腹经纶。他的讲座与评课,理论和实践结合,娓娓道来,触及思想。他虽然不苟言笑,略显严肃,言出却给人以思考的力量,让人获得启示。
吴国强,我们团里的“小鲜肉”,年纪最小,出境经验最丰富。行前,他给我们做了出行的规范培训。整个行程,都得到他及时的指导和提醒,保证了我们在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顺利和圆满。他温文尔雅,一说话就露出孩童般天真纯洁的笑容,两只眼睛被笑容挤成了月牙状,透着无限的温暖。
汤源生,阿汤哥,团里的“百科全书”,大家一遇到疑难问题或新奇事情就请教他,总能在他那里得到满意答案。再加上他会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与台湾教师可以用方言交流,更拉近了我们与台湾教师的距离。
林彦,我们的“团花”,她美丽幽默、豁达自信、洗练精干,有着极强的组织协调与沟通交流能力。她是团里的调味剂,她爽朗的笑声不仅具有穿透力,而且很有感染力,让你忘记一天的疲劳。她的发言和谈论都能让团里有话没话的人会心大笑,有她团里就有欢乐的笑声。
林祥,乍看冷漠,实则热情的老校长,团里就数他话最少。他每到一所学校总是安静、用心地听台湾校长的简报。他眼睛深邃,有着对异地学校的认同和思辨。他很有场合感,在签订缔结友好合作校的仪式上,他西装革履,显示了大陆一校之长的风度。
张曙光,大大的嗓门,还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匀称”身形,就足以成为团里成员的笑点了。他是坚强的“卫士”,虽然来的第二天脚的旧伤就发作,但每到一所学校,《新教师》赠刊和女士的背包他都还是主动背负,暖心男啊!
林秀芳,一个外表娇弱,内心强大的女校长,她懂生活,懂工作,公务之余,还为我们普及养生保健之道。在台湾,课间还能见她电话遥控,关心或指挥学校教师的工作。大家一致评价她智商高,情商也高,一路定能“春风得意”。
陈瑞清,和蔼可亲的名师,有事没事总见他乐呵呵的,随身总带着各式小零食给大家解馋。他精力充沛,当大家忙完一天的公务,疲劳而归准备安顿休息时,他就开始一天的思考记录了。我想《一丘平台》这本书的出版,就在于他平时的有心和有思想。
说说自己吧,我,快人快语,虽然和团里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见面,却能很快融入团队。我感性且懂感恩,此次有幸带课入台,这是我人生中一段丰盈的生命历程,心中无数次说着,《新教师》杂志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我们将为心中的那份教育理想勇往直前。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个约会很美好,《新教师》编委会及名师送课入台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活动传递了海峡两岸的教育理念,交流分享了两岸教师的基础教育思想与教研成果,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交流之桥,我们将让这座桥绵长坚固。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