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2016-04-12 14:20:31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 期刊部 点击: 收藏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名称与含义问题

  郑金洲

  2014年3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自此以后,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大大推进了对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认识。不过,迄今为止,还有不少的困惑乃至核心疑难需要进一步破解或澄清,比如,学生核心素养的名称和含义即为其一。

  ……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都属于“核心”,前者更多的是在表述社会特征的时候使用,几乎约定俗成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的内容已经在党的十八大中予以明确,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两个核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并列还是包容?是交叉还是替代?从现在来看,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政策制定者大多认为核心素养是包含核心价值在内的,国外的做法也是如此。比如,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其中,核心价值观处于核心素养的“核心”位置,包括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其他技能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合作和信息技能以及批判性创新性思维都是以此为基础逐一展开。即使两者是包含关系,也还存在一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等同于学生应该秉承的核心价值观?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向全社会的,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这些价值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侧重,会有不同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生乃至不同学段的学生有哪些具体的要求,需要作出回答。

  ……

  (责任编辑:林彦)

  作者信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2016.2教育观察·元祥视点·课程改革的深化
下一篇:2016.2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