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专业成长·永新读师

2016-04-12 14:18:50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 期刊部 点击: 收藏

  独立特行教育龙(上)

  ——悼念李玉龙老师

  朱永新

  扎根第一线 问对教育 鞠躬尽瘁铸就名刊 积劳成疾 新教育痛失晶莹剔透玉

  追求真善美 笑看人生 侠义肝胆闯荡江湖 英年早逝 天堂里再做独立特行龙

  ———题记于2015年10月19日凌晨

  2015年10月18日晚上10点半,突然接到一个消息:《读写月报 摇新教育》主编李玉龙正在抢救之中。马上托人了解详细情况,希望他能够再次化险为夷。1小时后,卢志文来电:回天无力。悲痛欲绝。尽管已经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一夜,我迷迷糊糊地几乎一夜未眠,凌晨醒来,写下了题记里的挽联。

  但这些年来和玉龙的交往,当然不是这短短两句话就能概括的。

  和玉龙相识,是他走进教育初期的2003年前后。那时他还在《教师之友》工作,向我约稿。没过多久,新教育实验的官方网站“教育在线”创立,玉龙成为论坛上活跃的一员,他在这个论坛中不仅和许多早期新教育人从网友变成好友,更把他们从读者发展为作者。尤其是发现“玫瑰”(窦桂梅的网名)和“看云”(薛瑞萍的网名),并介绍二人相识结交为好友的过程,一度成为玉龙自己津津乐道的得意事。我看见他们在网站上的互相交流碰撞,看见这群教育人不分行业彼此砥砺着成长,由衷地高兴。

  ……

  我完全理解玉龙作为媒体人的想法,完全理解这种不破不立、以批判来建设的思路。但是,从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这个新教育的杂志,最起码能够开办新教育专栏,甚至成为新教育的“机关刊物”。

  这不仅仅是因为新教育发起人的身份,让我对新教育有着更为特殊的情感,更因为我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声音,都多多少少会打上人的烙印,真相永远是立体的,直面这点人的局限,会有利于自省,有利于追寻客观。

  我告诉玉龙,我非常希望也非常需要他批评、批判新教育,所有分析都有利于新教育的提高。但新教育研究院合办了这本杂志,我更希望他能够以这个杂志为阵地,更多传达新教育人的声音。我希望他在充分了解、积极参与、深入研究之后再去认真批评,但在杂志上的批评容易遭人误解,甚至被人敌视,因此更欢迎他去现场指出一线实验者们的不足,这样的批评才更能体现“爱之深,责之切”,才更能帮助被批评者提高。我认为这样的杂志定位,从表面上看,影响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但从深层次来说,所发挥的作用更为实在,尤其是对新教育来说会成为一股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

  玉龙的改变,实在让我又惊又喜,也让我感到奇怪。不过,无论是电话里夸奖,还是当面赞赏,玉龙总是很高兴地哈哈笑,也没有说出什么原因。直到一次童喜喜揭了他的老底。原来,他因为转向学校文化设计,从2010年开始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他对童喜喜说,朱老师做的是大事,是好事,可朱老师以前总是批评我———他越批评我,我就越不做!现在我的困难解决了,我当然要帮朱老师了!

  听到这么孩子气的原因,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玉龙的倔强、纯真、厚道与忠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黄常棋)

  作者信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师》名誉主编。

上一篇:2016.2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
下一篇:2016.2教育观察·元祥视点·课程改革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