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学科专辑“紧扣文体特征,提高教学实效”研究专辑
【编者按】各种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研究文体特征,把握文体特征,为的是根据特征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上出各类文体的“味”,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专辑刊载的几篇文章,涉及散文、诗歌等文体的教学新方法、新策略,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散文教学策略新探
薛法根
当今的文学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散文的时代;当下的语文教材,也可以说是一个散文的世界。宽泛定义下的散文在中小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十之七八。散文“形散神聚”“短小精美”,通常情况下,散文教学最易陷入的误区是“散”——
一是就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作漫无边际的演绎,走出了课文之外。比如《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先奔向“文中的母亲做了哪些事、是个什么样的人”,接着畅谈“你的母亲为你做了哪些事”,进而链接几个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最后以一曲阎维文的《母亲》催人泪下。显然,这“泪”不是因文本语言中浸润的深情所感,而是被歌曲的音乐感染,这是“泛语文”的表现。
……
一、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人”来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和基石,离开了真实就没有散文。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是真实存在着的。比如《桂林山水》里写到的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你在桂林都可以看得到;《夹竹桃》里所写的各种花草,在季羡林先生家中,曾经真的如此种养着、摆放着的。但是,文中所写的这些具体的“人事景物”,并非客观世界中真实的“人事景物”,而是作者眼中独有的“人事景物”,烙上了作者情思、情感、情意、情怀、情调的印记。同样的桂林山水,在人与“我”的眼中各不相同。笔者两次去旅游,都遇上暴雨,漓江水不再“静、清、绿”,而是微微泛黄、滚滚奔流。笔者不免有点失望,也有点遗憾。这是笔者的独特体验,而《桂林山水》所写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是他个人亲历桂林山水之后的一种综合、整理,渗入了他的情感、心理以及对山水的评判。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是他的情感记忆中一种美丽的错位,是他略带想象性的真实再现。陈剑晖先生说:“好的散文,应有作者生命的投入……以诗的审美性穿透日常生活的平庸,使散文呈现出超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阅读散文,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阅读作者的生活世界,就是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
……
二、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味”来
散文是一种美文,因为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所以语言特别的精美,特别的有味道。如果仅仅是文从字顺,流畅准确,甚至有点生动,还是不够的;散文的语言一旦粗糙了,就像米饭中夹杂的一粒沙子,立刻就会让读者感觉到。散文语言的那种美,那种美的味道是多种多样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华丽、厚重;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林清玄的散文语言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史铁生《我与地坛》等散文的语言,很纯净,就像在河水里洗过的一样。
……
三、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我”来
以往的散文教学,我们常常要求学生透过这些“人事景物”,领会“高大上”的精神、品格、哲理等。读到登山,就要想到克服困难的精神;读到天空,就要想到凌云壮志的气概;读到大海,就要想到宽广的胸怀……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思维习惯,看似指向理解力,其实离有品位的阅读越来越远,成了一种概念化的抽象阅读,消磨了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情感。
……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上一篇:2016.2学科专辑“优化环节设置,紧扣数学本质”寒假备课专辑(二)
下一篇:2016.2专业成长·陶继新论道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