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教育观察·教师视角

2016-02-26 14:28:25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 企划部 点击: 收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5年6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专题研究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教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那么,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呢?请看本期专题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言献策。

  如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周 晔 张文斌

  近年来,乡村地区“有学上”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影响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问题。所以,推动乡村教育有质量地发展,应主要从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入手、突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这是针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出现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表征与归因分析

  (一)“下不去”与“被抽血”并存

  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多,首先,存在“下不去”的问题,导致乡村教师队伍“供血不足”。“下不去”,是指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城市(包括县城)教师难以进入乡村教师队伍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村中小学多年来都没有新教师加入,即使是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也很少下到乡村学校任教。《人民日报》2011年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状况调查发现,仅有4.1%的毕业生去了乡村,其中10个省区没有一名免费师范生走上乡村基础教育的讲台。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表面上,有城市(包括县城)教师下到了乡村学校,但实质上,下去的教师其能力素养大都不高,而且存在普遍的消极怠工、应付差事的现象,即人下去了,但心没有下去。导致“下不去”,除了乡村社会经济落后、环境条件差、待遇福利低的普遍原因之外,各类型“下不去”还有其他原因。如,师范院校毕业生“下不去”的首要原因是国家对乡村中小学的歧视性编制,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有编不补”;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包括县城)学校的“截留”任用;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效性不足,是因为城市(包括县城)学校不愿意、舍不得优秀教师“下去”,“被下去”的教师被贴上了“被贬”的标签,导致无心无力在乡村学校教书育人。

  ……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是复杂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从培养培训、准入补充、待遇福利等方面统筹解决。

  (一)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

  关于“下不去”和“被抽血”的问题,当前要打通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我们建议: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精准招考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破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按需对口配备。对村小学、教学点,要充分考虑乡村地区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加强对乡村教师编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禁止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或者以任何方式占用教师编制;也要清查“占编不在岗”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

  作者信息:周晔,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培训工作;张文斌,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2016.1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下一篇:2016.1教育观察·本刊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