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教育观察·金洲谈教育
2020年的中国教育:可能的问题与陷阱
郑金洲
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对十三五期间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领域发展目标做出了规划,教育也正在向所确定的目标迈进,但瞩望2020年的中国教育,仍会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不到位可能诱发的问题,有的是从现在来看无解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解的问题,有的是现有的做法有可能存在着陷阱等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有意识地规避或解决,才能推动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育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正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等各项举措逐步出台。这些改革无疑将改写教育格局,引发教育深层次变化。但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像其他领域一样在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显现的成效,无法让人直接触摸或感受到,并且,许多成效具有非常显著的滞后性,短期内无法体现。比如,教育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一切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一目的由于检验手段的局限和测量工具的匮乏,难以让老百姓有切身的感受,人民群众在教育上的获得感比其他领域要差很多。另外,有些改革项目的成效是在短短的5年内难以真正体现出来的,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甚至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得到验证。认识到这点,我们在设计教育改革方案时,就需要处理好近期效果与中长期成效的关系,引导人民群众认识理解教育的特殊性,形成较为正确的教育改革成效预期,同时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取得较为直接的效果。
……
五、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
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749万,被称之为“史上最难毕业季”,以后几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将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正在从大众化向普及化方向迈进。有学者估算,每年大学毕业生中大约有20%~30%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个别专业如师范教育,不能就业的学生更高达40%~50%。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的要求,我国2016-2020年经济呈中高速增长,底线为每年GDP增幅不低于6?郾5%。如果保持这一增幅的话,每年我国需要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左右,新增就业人员大约1000万左右。考虑到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大约1000万,城市登记失业率每年在4%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几乎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了。再加上,这几年,恰好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产业的换挡升级,势必导致一大批企业员工转岗或重新就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将变得更为旺盛。如果高等院校没能很好地对接就业市场的变化,一味扩大规模,院校没有特色,专业没有需求,就很可能造成教育过度或教育浪费,培养人才越多,失业人群越多,毕业常常意味着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高校中创业创新课的普遍开设,会使得一些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创新的热潮当中去,但其对劳动力的消化效果还处在未知的阶段。
……
(责任编辑:林彦)
作者信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