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图书 > 其他 > 正文

中学生主题班会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作者:黄丽萍 李华

编辑:孙丹

ISBN:978-7-5334-7007-4

定价:36.00元

出版时间:2016-03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班会中学生主题

内容简介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中学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又是如何引领呢?

  本书以班会课为载体,设计了39个班会课活动方案。这些方案从中学生特点出发,选择他们乐见的案例,直面他们的困惑,通过讨论、调查、活动、体验、研究等多样化的方式引领中学生去感悟、去选择、去践行。

  作者简介

  黄丽萍:福建教育学院教授,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第六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近20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多篇,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李华,特级教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福建教育学院李华政治德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福州1+1读书俱乐部创立者和组织者,《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编辑推荐

  中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必须立足中学生实际,本书从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刻画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回答中学生的价值困惑,探索他们的价值实践,引领他们的价值选择。本书并不主张“说教”,而是引领学生通过讨论、调查、活动、体验、研究等多样化的方式去感悟,进而去践行。

目录

  目录

  前言(1)

  专题一富强

  中国富强,有我!

  专题二民主

  模拟听证会:亲历民主决策

  专题三文明

  山水福建绿意盎然

  “文明礼仪”之风香满校园

  行“美”事,说“美”话,做“美”人

  专题四和谐

  毕业季:因为和谐而美好

  感恩母亲从细节做起

  专题五自由

  像风一样自由

  自由在高处

  言论自由的界限

  自由思维积极创新

  自由心自由人

  专题六平等

  追求平等

  专题七公正

  追逐正义的光辉

  制度先行公平合作

  我眼看公平

  专题八法治

  远离校园暴力,法律为青春护航

  专题九爱国

  用理性之光守护爱国真情

  在你我平凡的生活中,弘扬爱国精神

  爱,就行动起来

  爱国的榜样

  闽台缘两岸情

  专题十敬业

  敬业和乐业

  带着责任成长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走近志愿者

  鱼和熊掌的抉择——如何面对责任冲突

  专题十一诚信

  诚信至上

  感受诚信

  恪守心中的线

  诚信似金

  诚信方可成人

  为人处世坚守诚信

  在学习中坚守诚信

  如何对待不诚信

  在诱惑中坚守诚信

  用心灵呼唤诚信

  专题十二友善

  友善的力量

  让友善成为一种习惯

  修好“友善”这一“行”

精彩节选

自由在高处
班会目的
1.初步感知我们为什么从社会层面谈自由的原因和意义。
2.初步明确自由到底在哪里,我们应该向何处找寻自由。
3.学会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努力追求自由,积极生活。
班会形式
情境式、讨论式
班会过程
一、游戏热身,导入自由
1.经典小游戏:不许动——我们都是木头人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畅谈游戏体会
脊柱越来越僵硬,脖子动不了,脸部的表情动不了,整个人几乎成了一个“木头人”,最难受的是还要面临诱惑和应对“挑衅”。是的,这个小游戏让我们尝到失去“自由”的痛苦,这种不自由还仅仅局限在身体上,也只是暂时的,但却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自在,往往选择在游戏结束后没来由地大笑或是大动一番。换句话说,在短暂的“听话”之后是更大的“不听话”。
3.分析淘汰法则
谁最安分守己,谁最老实听话(起码假装如此),谁就是最后的胜出者。这一淘汰法则不仅适用于儿童游戏,而且适用于中国社会的一切成人游戏。这一法则严酷地规定着中国社会,导致我们生活缺乏新奇惊喜,少有别出心裁,只有几千年如一日平庸乏味的单调重复,令人感到“悲凉之雾,遍布华林”(弘一法师语)。既然普通人为了渺小的目的,很愿意自己的孩子暂时变成木头人,那么大人物为了“伟大的目标”,就更有理由要求小人物永远变成木头人。
4.思考自由的意义
龙应台先生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谈到:“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的。”而且,“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设计意图】利用小时候玩过的熟悉的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体会暂时失去“自由”的痛苦,以及进一步思考这一游戏的实质——做一个“听话”的人,并引用龙应台的话,让学生明白“很生气”、不“听话”、不做“木头人”、谈“自由”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二、对比联想,思考自由
1.头脑风暴:“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第一种答案第二种答案用来关押革命党人的用来摧毁的用来上政治课的用来挖地道的集中关押人的思想,扼杀每个人的幻想……用来游戏的……2.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答案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种答案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施虐者的一边”,而第二种答案是从被囚者的角度来思考的。进一步地说,面对“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一问题时,如果我们局限于复述集中营的某种罪恶,以为这是它的全部,而忽略了囚徒的生活,那么这种回答就是一种消极的回答,至少它是不全面的回答。从自由或是人生的角度来说,无论生活在怎样一个国家或时代,人的一生就像是在“集中营”里度过,集中营是人的境遇或条件。法国人说,“生命是一次没有人能够活着逃出去的冒险” ,似乎也给我们生活罩上了某种末日情绪——逃出去了也是死。然而,当我们试着乐观地看待这一切,不难发现许多人仍然活着逃了出来。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本是一位银行家,因为被错判入狱,不得不在牢狱里度过余生。然而,他并没有绝望,他相信“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后来如其所愿,这位银行家成功越狱。记得安迪刚进监狱的时候,狱友瑞德对他说,“监狱是个有趣的地方,开始你恨它,接着你适应它,日子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
其实,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谈到集中营有什么用处时,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积极生活的人站在一边。
 
【设计意图】通过“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头脑风暴,思考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区别,进一步思考追求自由、积极生活的意义。
三、那人那事,找寻自由
1.播放电影片段《美丽人生》。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由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演,讲述了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中种种规矩以换得分数赢取最后大奖。影片笑中有泪,将一个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转化为一个扣人心弦的悲喜剧。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即使是集中营,你也可以将它变成一个游乐场,哪怕它是转瞬即逝。此所谓,你可以摧毁我自由的创造,却不能摧毁我对自由的向往。
2.讲述霍金的故事:用生命践行“不自由,仍可活”。
2006年霍金访问香港时,有位香港青年曾因意外导致全身瘫痪希望能安乐死,有记者以此为例询问霍金是否曾因身体残障而感到沮丧,又是怎么克服的?霍金的回答是:“我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而那将是一个重大错误。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在丧失语言能力的情况下,霍金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语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3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出声音。通常造一个句子要五六分钟,为完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他要准备约十天。“我尽量地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的病况或者为这种病阻碍我实现的事情而懊丧,这样的事情不怎么多。”此时,我们更能体会到他为什么钟爱“果壳里的宇宙”这一书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 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那些认为这个时代不如己意的,同样要调整心态,像在一个正常时代一样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和讲述那人那事,感悟当下真正的自由到底在哪里,进一步强化找寻自由、积极生活的理念。
四、神来之笔,自由在高处
题目: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
答案: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来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等式:“101-102=1”。
这道题难就难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一说到“挪动”,他们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而如果你能够总揽全局,不受制于这种约束,让这里每个数字都东奔西突,活跃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会很快找到答案了。其实,有关这道题的分析何尝不能适用于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而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个体的维度、神性的维度和时间的维度。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有时社会这个大环境——空间或许禁锢了你,然而时间可以拯救你。一天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的意义亦在于此——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如果你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处,那么你的一生都是自由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数学题,理解我们的思维定势,明确应从何处去找寻自由,理解自由在高处。
五、结束语
最后,借用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一书封底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千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0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21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