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教学原理

当代前言教学设计译丛

作者:盛群力

编辑:周 敏 丁 毅

ISBN:978-7-5334-7131-6

定价:75.00

出版时间:2016-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原理教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技术学家戴维.梅里尔教授积四十年研究成就倾力推出的,它调研了当代国际最重要的有效教学模式,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精彩绝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五星教学设计”,它主要讨论了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概念、程序和原理,采用四种基本的教学策略——讲解、提问、展示与操练来开展有效教学,同时采用了最新型的“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型”。教师要面向完整任务和聚焦解决问题开展教学,培养学习者解决高层次问题解决能力,努力实现意义学习与能力迁移。

  作者简介

  M.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荣休教授,当代国际顶尖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心理学家,其主要理论贡献有“成分呈现理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等,代表性著作有《教学设计理论》(1994年)。梅里尔在探索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教学上已经耕耘了50年,“首要教学原理”是集大成者,系教学设计理论跨世纪转型的标志性成果。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授。主持/主讲国家精品课程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教学理论与设计》,代表性著作为《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10;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和《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2001)。

  钟丽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曾主持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大学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原理”,公开发表著译文多篇,合作出版译著《综合学习设计》(第二版)。

  编辑推荐

  集作者40余年研究成果的大成之作,教学设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

   本书推介语

  《首要教学原理》是一本精妙绝伦的匠心之作,源于1990年加涅和梅里尔合作撰写的开创性论文《教学设计的综合目的》(发表于《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杂志)。本书清晰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用以支持复杂的学习过程,达成综合的学习目标。这是每一位教学设计工作者必读的好书!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Jeroen van Merriёnboer),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首要教学原理》体现了众多教学设计理论一致赞同并予以确证的设计规则。首要教学原理既可信又好用,每一位教师和培训者都离不开它。

  斯蒂芬·耶伦(Stephen Yelon),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梅里尔教授探讨了教学的科学方法,但他其实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善于思考如何用基本理论来具体指导教学设计。在他看来,教学设计原理就是坚持目标为本和紧扣目标施教的设计方法。梅里尔教授卓越非凡地引领大家开发了一种设计优质教学的处方性框架。本书是一个标志性成果,在创建优质教学方面成就辉煌,所以我向读者强烈推荐!

  布伦特 G.威尔逊(Brent G.Wilson),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在《首要教学原理》一书中,梅里尔依据各种现有理论和模式,巧妙地整合出了若干至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并采取用户界面友好、实践资源指导的方式,帮助实际工作者(教师和培训师等)在教学设计产品中运用这些原理。他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当学习者在现实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时,才能促进学习”与当前强调的在传统教育环境中融入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梅里尔重点强调了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与成分技能等几个要素,将其作为首要教学原理的基础。本书中的每一项教学原理都通过了多种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以此帮助设计人员和教师避免常见的教学误区。最重要的是,本书编写对从事教学设计实际工作的人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助于他们开创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教学。

  佩吉 A.艾特默(Peggy A. Ertmer),美国普渡大学

  每一位对有效教学感兴趣的人都将发现:梅里尔教授所写的《首要教学原理》一书颇有指导价值。如果你的书架上只有三本有关教学设计的书,那么,《首要教学原理》就应该位列其中。

  托马斯 C.里夫斯(Thomas C.Reeves),美国佐治亚大学

  十余年前,梅里尔教授在《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杂志上发表了《首要教学原理》一文,本书详细拓展了其原有的成果。《首要教学原理》肯定会成为继加涅《学习的条件》之后教学设计领域内又一经典之作。本书观点论述详尽,举例丰富具体,专家学者和专业实践工作者都能从中获益。

  J.迈克尔 斯佩克特(J. Michael Spector),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

  《首要教学原理》是一本重要的著作,为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颇具真凭实据的主张,以确保有效的教学。本书论述透彻完整,我向关注教学设计原理的所有人推荐阅读。

  约翰·斯维勒(John Swelle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梅里尔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专注于有效教学的循证设计。他有将复杂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转化成简明、准确和易懂方式的高超本领。首要教学原理对最佳教学研究作出了合理总结,涉及了许多国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和各种学习目标。如果首要教学原理能在每一项教学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那么,学习的效能将大为提高。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如果只有一套设计体系可供使用,我会推荐首要教学原理。我为出版这一重要的著作,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普及首要教学原理而鼓掌喝彩。

  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对于如何设计优质教学来说,我认为梅里尔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更内行。《首要教学原理》一书就是衡量其贡献的绝妙真实写照。这是一本论述全面而又指导具体的书;也是一本出色的参考手册,同时注重应用教学原理来帮助新手透彻理解知识和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我一直认为梅里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者,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如果想要了解如何帮助别人,这绝对是一本必读之书。

  查尔斯·赖格卢特(Charles Reigeluth),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首要教学原理》代表了当前国际教学设计理论面向完整任务、聚焦解决问题、贯彻意义学习和坚持生本中心的改革潮流。它同《综合学习设计》一样,都是教学设计理论成功转型的标志性成果。《首要教学原理》以概念、程序与原理三个代表性认知学习结果为核心案例,理论阐述与案例说明紧密结合,易懂易用,一册在手,大有裨益!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首要教学原理》在线补充材料

  致谢

  前言

  第一编 鉴别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教学

  第一章 当今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章 首要教学原理

  第三章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教学互动

  第五章 教学策略

  第六章 面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第七章 聚焦问题的教学策略

  第八章 通过结构化框架和学习者互动强化教学策略

  第九章 多媒体实施教学策略运用

  第十章 评估现行教学策略

  第二编 设计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教学

  第十一章 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

  第十二章 设计功能原型

  第十三章 设计问题原型

  第十四章 设计问题序列

  第十五章 设计成分技能的教学策略

  第十六章 设计结构化框架和强化同伴

  第十七章 定型功能原型

  第十八章 设计评估与评价

  第十九章 波纹环状教学设计考评表

  第三编 认同首要教学原理

  第二十章 间接认同首要教学原理的主张

  第二十一章 直接认同首要教学原理的主张

  第二十二章 首要教学原理及其未来展望

  附录1 增加PPT的评估功能

  附录2 《首要教学原理》教学指南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节选

中文版代序
 
我有六个孩子(现在他们都已长大成人,自己也当父母了)。我总喜欢回想他们孩童时的光景,那些日子充满了欢喜和烦恼。每次到了圣诞节,我总是喜忧参半。一大早孩子们就会排着队等待进入客厅,去看圣诞老人带来了什么礼物。节前一周我往往是忙于应付各种恳求甚至乞求和苦口婆心予以劝导,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得到最新奇的游戏或玩具。为此,圣诞老人常常不得不作出妥协,圣诞节早晨孩子们想要的东西总会出现在圣诞树下。不过,前一年“非买不可”的东西往往后来会静静地躺在壁橱里,大半年过去了都没有人再动过。
在我五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不管是作为一个积极参与者还是仅仅作为一个关注者,我看到教育技术领域的许多参与者很像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各种文献中充满了对最新式、最高级技术的各种赞叹和敬畏,说什么它们对改进教学有如此这般效用。但是,仅仅几年后,这些所谓的“新宝贝”就从文献中和教育实践中消失了,无影无踪,再也无人问津。就像我的孙辈们对新玩具的态度一样,对教育技术充满热情的人总希望自己所在“单位”能够启用一些新设备或新程序。几个月有时甚至是一两年里,大家会热衷这些新事物,什么最新啦,最棒啦。但新鲜感慢慢褪去后,这些最新最好的技术就走向了末路,被弃之一旁。
作为父母,我们试图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追求,比如高质量的图书,以帮助孩子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技能。孩子们有时会阅读这些书籍,但往往是浏览一两次后,就放在书架上束之高阁了。作为祖父母,我们也认为既然孩子们可以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最流行的“必需品”,那么我们也可以继续找机会把高质量的图书作为礼物送出去吧。孙辈们偶尔会喜欢这样的礼物,甚至有时候还会与我们探讨一下读书感想。不过,大部分图书仍然会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
在许许多多褒奖最新技术优势的报告中,有少数报告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偶尔还会出现确认和验证这些原理的报告(Mayer,2014)。遗憾的是,一个基于数千小时教学观察的简单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教学应用了这些原理(Margaryan,Bianco,& Littlejohn,2015)。是不是许多教育技术的从业者也像我的孩子们和孙辈们那样?有多少人根本就没有教学原理的意识,还有些人是不是对这些原理只是一知半解,或者对支持这些原理的研究未曾用心钻研,只是主要依靠直觉和经验来设计教学,导致无法应用这些原理?
过去几十年来,我多次对这些教育技术学的现状发表意见,表达我对未来的希望。我真心盼望这些想法有助于实现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教学。
在纪念《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杂志出版二十周年之际,我发表了《形容词“教学的”能否修饰名词“科学”》一文(Merrill,1980)。文中我认为教学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同时深谙科学和技术。科学活动涉及理论发展和实验研究,以此来证实理论。技术活动涉及流程设计、教学开发和评价(实地调研)。我提倡教学材料的开发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基于已经得到实验研究验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原理的程序。但是,根据亲身观察,我希望教学设计技术应建立在经过实验验证的理论基础上这一观点,目前仍然是一家之言并未成为群体共识(Merrill,2007,第336页)。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引用一些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这里,我先再次重申一些关于教学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参见Merrill,Drake,Lacy,Pratt & ID2 Research Group,1996)。
——目前有一些广为人知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学经验或环境中没有包括掌握预期的知识或者技能学习所需的教学策略,那么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学习结果就难以达成。
——相关的教学策略确实存在且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它是存在于世界的自然原理,通过细致的科学探究,我们能够揭示这些自然原理。这些教学原理可以通过实证检验加以验证。
——“学生”是指从教学中获得知识技能的人;“学习者”是指通过经验获得意义并改变行为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但只有当我们为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才能成为真正教学意义上的“学生”。
——今天的学习者与十年前、上一代人或一个世纪前相比,并没有显著不同。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基本机制在社会变革中也未曾改变。虽然很多人尚未理解,但是教学科学和生物学、物理学或化学一样,一直保持着稳定。生物学原理没有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和学习原理也是如此。
尽管当今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跟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了,但每一个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机制并没有改变。当我们探索不同的学习场景时,不要天真地认为学习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者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教学内容的类型而不是学习风格或教学形式决定的,这些教学策略本身才是掌握特定知识技能的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学习所不可或缺的。过去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来也同样是有效的。然而,我们观察到许多教学环境未能尽如人意。通过仔细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学习环境同样未能应用人所已知的教学策略,导致学习效果“少慢差费”。我们在探索正在变革的学习时,不能因为现有的教学经常失败,就认为那些基本教学策略也是无效的,这一点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策略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Merrill,2008,第267页)。
我梳理了目前困扰教学的几个常见问题(Merrill,2013,第17页):
——仅仅传递信息不等于就是教学。
——多数教学中只是采用了讲解方式,而缺乏足够的示证。
——讲解和提问式教学无法使学习者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会使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不必要的认知负荷)。
——过度指导会干扰学习(但缺乏指导不仅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很可能阻碍学习)。
——应该以音频或者文本的形式呈现信息,不要同时使用两种媒体。
——学习者互动(只)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强化有效的教学策略。
——游戏和模拟(只)在有效实施教学策略时才有效。
“如果教学经验或环境没有应用获取知识技能所需要的教学策略,那么也不会发生预期的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学习”(Merrill,Drake,Lacy & Pratt,1996)。
我对首要教学原理进行了完善,以此作为开展教学设计的一种科学方法。合理贯彻这些原理,能够促进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学习(Merrill,2013,第44页)。
——示证。当学习者通过观察一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指导性)示证时,才能促进学习。
——应用。当学习者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时(同时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反馈),才能促进学习。
——聚焦问题。当学习者在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由学习者循序渐进尝试解决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
——激活。当学习者激活原有知识技能的一种心理模式(结构或者框架),并以此作为学习新技能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
——整合。当学习者通过反思、讨论和辩护其新获得的知识技能时(借助同伴协作和同伴评鉴),才能促进学习。
其他学者也提出并完善了类似的原理(参见van Merriёnboer,1997;van Merriёnboer & Kirschner,2012;Mayer,2014)。
我仍然提倡用一种更为严谨的方法来培训教学设计人员。我曾经建议,教学设计导论应成为一门本科课程。课程应辅之以合用的教学设计工具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应该教授硕士生创建这些智能教学设计工具的方法,应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教学策略,通过“专项任务设计”的方式设计效果好、效率大和参与度大的教学。我还主张博士学习应通过实证研究开展理论构建和验证,以鉴别和验证那些更为有效的策略(Merrill,2007,2014)。
如果教育技术要继续繁荣发展,那么很多参与者需要重新调整最根本的目的:从学生利益出发,促进效果好、效率大和参与度大的学习。虽然开发别具匠心的和令人脑洞大开的技术是值得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一最根本的目标,即站在学生的角度促进学习。
现在我将以上观点做如下小结:
(1)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开展有关教学原理的高质量研究。梅耶和他的同事就是最佳榜样(Mayer,2014),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不认为自己是教育技术专家,也未加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
(2)这一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研究时,需要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所发现的教学原理,需要鼓励他们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工作中。
(3)教学需要质量保证,不能仅仅看是否创设和使用了形式、媒体和技术手段,而要评判其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教学策略。
(4)教学需要聚焦问题,而不能只盯住主题。
(5)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能够回忆信息。
(6)关于新技术的研究,需要结合考虑对学习绩效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判断是不是使用了技术。如果新技术或新方法不能带来效果好、效率大和参与度大的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资源。
我对未来的希望是,每个人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将那些经过严格的学术研究中得以发现的教学设计原理加以鉴别和实施,促进效果好、效率大和参与度大的学习。
新年快乐!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56

开 本:16

字 数:58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