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山讲坛:行为艺术在中国

2016-07-01 15:14:45 来源:企划部 点击: 收藏

  谈及行为艺术,可能引发多面的联想和解读,它可以是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代名词,也可以是先锋前卫、内涵深远的个性表达,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世俗性日常行为与艺术之间界限的冲刷,在大众眼中,它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6月17日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涵闽老师做客福建教育出版社大梦书屋(西湖店),讲座现场,李老师展示了丰富的行为艺术作品资料,不仅梳理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行为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结合自身的行为艺术作品创作,引导听众理性解读当代的中国行为艺术。

  行为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形态?

  任何文化形式的发展必追溯其经济社会的根源,行为艺术传出自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及人类战争的扩张,触发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领域内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潮流,经过几代人的实践,行为艺术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艺术样式。在讲述世界行为艺术缘起的过程中,李涵闽老师介绍了多位西方行为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艺术家:伊夫•克莱因、马塞尔•杜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约瑟夫•博伊斯……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西方,曾兴起以身体为作品展示平台的艺术潮流,也曾出现围绕“如何让人的活动成为艺术”的探讨,行为艺术理念的丰富曾为艺术的扩张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中国:三代行为艺术群体的努力

  行为艺术自1985年传入中国,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丰饶的艺术形态。今天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早在行为艺术在中国概念化以前,一种朴素自然而又富有魅力的日常行为表达,已可被视为最早的“前行为艺术”。李涵闽老师介绍,80年代至今,中国行为艺术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克隆西方”——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借鉴,在模仿的过程中消解了西方神秘的艺术形态,缔造了中西方艺术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90年代以后,中国的行为艺术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从中传递出艺术家的一种强烈自我坚持,在这一阶段,中国的行为艺术也渐趋成熟;进入21世纪以后,行为艺术呈现出先锋试验的动态,更呼唤人们以理性审视、认识与解读当代中国的行为艺术。

  
李涵闽老师做客“梦山讲坛”

  《往后退》与《渡上发生》

  2014年与2015年,李涵闽老师曾先后进行了两次“行为艺术”创作——《往后退》与《渡上发生》,讲座现场,李涵闽老师与听众分享了两个作品的创作灵感与细节。李涵闽老师也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他意识到或许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已产生了某种新的期许,亟待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们赋予其崭新而理性的艺术形态,他也希望行为艺术家们的努力最终能让人们享受其间。

  图/文 企划部

上一篇:“共读一本书”6月读书会在大梦书屋举行
下一篇:福建教育出版社赴“中国扶贫第一村”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