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家教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成长自我,成就孩子
作者:魏书生 陶继新
编辑:李惠芬
ISBN:978-7-5334-6950-4
定价:33
出版时间:2015-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家长
关于本书
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其实都是来自家长自身的不健全、不成长。想让孩子成长家长必须先成长。 魏书生和陶继新既是著名的教育专家,同时又都是成功的家长,他们关于如何做一个优秀家长的对话,可以让您从中汲取到所需的家教智慧,成长自我,更成就孩子。 想让孩子真正快乐地飞高飞远,想让孩子活出有质量的幸福人生,那就阅读本书吧,从现在起,做一个优秀的家长。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和陶继新关于如何做一个优秀家长的对话。他们建议家长从孝敬感恩、充满爱心、积极心态、培养习惯、快乐学习、学会交友等十方面培养教育孩子,强调要孩子成长,家长必须先成长。全书叙议结合,文笔流畅,可读性强,书中不仅有他们二人自身教育子女、当班主任教育孩子的案例,也有黄思路、老咪、林曦等诸多全国十佳少年家长的家教故事和智慧,对家长们如何自觉且较快地走向优秀,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富有启发和帮助。
作者简介
魏书生,全国特级教师,盘锦市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当了22年班主任、24年校长、13年局长,他出版专著及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身兼40多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作报告2300多场,听众逾200万人次;以“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他对国家、对人民满怀感恩之心,用一点一滴多做实事的方式,享受着民主科学、“松静匀乐”、育己育人的快乐。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800多篇。著作有:《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语文的文化品格》《情智教育十日谈》《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说“长”论“短”中美教育——陶继新与黄思路的越洋对话》《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陶继新与老咪的心灵对话》《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让幸福与经典同行——儒释道与中国人的心灵智慧》《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治校之道——36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天问:中国幼教豁然洞开》《打造区域教育名片——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等36本。在全国开设讲座600多场。个人网站:www.taojx.com。
目录
序/ 1
导引 / 1
第一章孝敬感恩 /
一、孝敬感恩系德之根本 /
二、孝敬感恩从家务做起 /
三、孝敬感恩是幸福之源 /
第二章充满爱心 /
一、爱当下的一切 /
二、善行昭示品质 /
三、爱人亦需爱物 /
第三章学做真人 /
一、人无信,无以立 /
二、得事实,求真是 /
三、父母信,孩子真 /
第四章积极心态 /
一、起伏兴衰,生活常态 /
二、家长心态积极,孩子心理阳光 /
三、学会宠辱不惊,修持宁静心怀 /
四、安然接纳当下,挫折成就未来 /
第五章培养习惯 /
一、不怕慢,就怕站 /
二、步子小,坚持走 /
三、培养注意力 /
四、适时要说“不” /
五、养成有方法 /
第六章开发潜能 /
一、开发潜能,创造奇迹 /
二、创设环境,更好发展 /
三、发现长处,激活“天赋” /
四、记忆潜能,及早开发 /
第七章学会生存 /
一、磨难是成长的阶梯 /
二、放手是腾飞的前提 /
三、吃苦是幸福的序曲 /
第八章快乐学习 /
一、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
二、让学生体验学习是享受 /
三、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学习 /
四、进入到痴迷状态的快乐 /
五、学习应当是无处不在的 /
第九章学会交友 /
一、人人都是群体互助的受益者 /
二、怀着真诚助人之心结交良友 /
三、帮助朋友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
四、父母是孩子择友观的引导者 /
第十章共同成长 /
一、孩子第一次成长促使父母第二次成长 /
二、心灵共同成长是父母子女的重要课题 /
三、孩子是为成就父母的生命成长而来的 /
结语 /
精彩节选
序
教师要想走上讲堂,首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可是,夫妻成为父母,却没有这方面的考核与证书。所以,有的尽管已经为人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父母。而家长的优秀与否,却是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两人怀着忧怀天下之心,来对话与交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个话题。
在孩子成长之路上,家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家长就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三字经》中早就说过:“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现在可以延伸一下:“子女不教,父母之过。”可是,有的家长认为,养是父母之事,育则是学校的责任。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不少家长主动地卸下了应有的担当,让孩子失去了接受家长教育的过程。谁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可是,如果没有让孩子成人成才的理念与行动,没有家庭优质教育的土壤,这种期待就有可能变成天上浮云、空中楼阁。
有的家长尽管自己没有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可对孩子却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如果现实与期望形成落差,则将怨气与责任一并推给学校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尽管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长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绝大多数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绝大多数优秀的孩子,几乎背后都有着优秀家长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两人绝非自诩优秀,但我们却有着家长的责任感。在我们看来,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教育不好,不但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学校与社会。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才有了始终如一的家庭教育的担当意识,才有了自始至终的家庭教育行动。
家长的责任,不但要让孩子成才,更要让孩子成人。《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十二个字中,前九个字都与人格生成有关,后面三个字也不是绝无关系。看来,儒家先师是将修身做人放在第一位的。因此,真正优秀的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人格的生成。有了高尚的人格,就等于为孩子一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家长只是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关注让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至于做人如何,则认为那是无关轻重的。但如果没有人格这个精神的支撑,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实,再往深处探究一下,这些家长的思想意识与人格道德本身就有问题,他们不但对孩子寄予了不正当的期望,也在言谈举止中对孩子进行了不好的教育。当问题特别是严重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是自责,而是怨天尤人。优秀的家长则不然,他们将自己当成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些美质传递给孩子。于是,孩子的优秀品质,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了。
有不少人问我们,你们的孩子品质怎么这么好?有什么妙招吗?其实,从本质上说,家长做人做好了,孩子的人品大多也没问题。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真诚自然,即《大学》上所说的“诚其意”,要像“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样真诚地做事做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懂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的要义,并会显现在孩子的行动中。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他们并不深知幸福的真正内涵,而是根据自己的“幸福”标准,让孩子步入“幸福”的领地。比如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等,这些物质刺激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可以快乐一时,可是,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甚至还会走向幸福的反面,步入物质至上的怪圈。其实,幸福更多地折射在心理层面,幸福是要快乐的,可是,这个快乐应当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快乐,而且有着高尚的况味。精神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的丰足。真正优秀的家长,在满足孩子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总是更多地让孩子在精神上去追索,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一切可能。从而让孩子不但知道爱自己,也更懂得爱他人;有了好的东西可以自己享用,更要与他人分享;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时候,也帮助别人成长与发展起来。同时,让孩子在这种精神成长中,慢慢地体会“仁者爱人”的美好,感受与人同乐的幸福。
我们两人的幸福观,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人格与精神的生成。而且,我们持之以恒地用这种幸福观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走进“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
目前,孩子心理问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让很多教师与家长非常头痛。这些心理问题,有的是在学校形成的,更多的却与家庭有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可能越积越重,以致不可收拾。我们两人的孩子的心理都非常阳光,即使在一般人看来非常烦恼的事情,表现在我们孩子身上,也多不会痛苦不堪,甚至还会笑而纳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两人在经受打击批判的时候,依然有一种乐而忘忧的情怀;有了名气之后,依然是淡然处之。在我们看来,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其实,这正构建了大自然的一种和谐。如果天天风和日丽,或者天天暴风骤雨,不就一切都完了吗?人亦如是。一个人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有得,也会有失。成败、顺逆、得失,恰恰构造了一个人一生的和谐。如果有了成功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就打破了生命的和谐;如果遭遇失败就垂头丧气、裹足不前,也打破了内在的和谐。了解了这些,并有了生命的经历与体验,就会将这些全然地收下,平静地对待。我们两人正是用这种心灵力量,以实际的行动,向孩子诠释着这个天地规则。所以,他们也有了宠辱不惊的心怀。
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可是,有的家长却漠视了这种潜能,让其长期处于沉睡状态,让本来可以走向卓越的孩子,一直在平庸的路上迟缓地行走。而优秀的家长则不然,从小就有效地启动这个开发系统。小时候的潜能一旦开发出来,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这种潜能更加展示出其无穷的魅力。我们在对话中谈到的一些优秀的孩子,在一般人看来可谓神童,可是,从深层次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是他们的家长让其“神奇”之力喷薄而出的。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是不可以学习的,特别是不能够学习那些深奥的古代经典。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易之分。《学记》中谈到“学者有四失”时,只谈到四个方面:“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我们的先贤太有智慧了,他们知道,即使如《周易》般的形而上之作,孩子背诵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多能走进乐不可支、优哉游哉的乐园里。而且,他们的记忆力之强,是大人远远不能比拟的。大人用几个小时才能背会的经典,他们只用十多分钟或几十分钟即可倒背如流。《学记》中还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年龄大了再背诵,即使再努力与刻苦,都是不可能背诵得如此多如此好的。所以,古人特别关注经典文化的“童子功”,中国的很多大师,都是因有“童子功”而后才大器晚成的。遗憾的是,一些家长,包括一些有头衔的教授级家长,对此却嗤之以鼻,认为小小童子,对这些佶屈聱牙的古文一点儿也不懂,背诵有何用处?其实,千万不要小看当时不理解的经典背诵,这犹如为孩子种下了一棵优质成长的种子,不一定现在就开花结果,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让你看到盛开的鲜花与累累的果实的。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可是,一个不学习的家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总会向孩子传递一种不好好学习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妨想一想,一个整天在家里打麻将的家长,让孩子在那里安静地学习,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一个天天迷恋于电视的家长,让孩子不看电视好好学习,又会在孩子心里投射下怎样的阴影?我们两人都是学习者,不会打麻将,很少看电视,更多的时候,是与学为伴的。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受到了影响,也就“学而时习之”了。其实,家长让孩子成长的时候,自己也应当成长。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为成就家长而来的。你希望孩子走向卓越,家长就要力争走向卓越。学习不应当是工作之后就停止的事情,而应当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大事。所以,家长要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者。当家庭中构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之后,孩子成长了,家长也发展了。
以上所谈,包括全书中谈到的家庭教育问题,都不是凭空想来的,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其他优秀家长的经验而来的。当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并向有关家长请教过。不然,是不可能有这些家庭教育语系的。可以说,我们的孩子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成长,给我们以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这些经历与经验,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与我们一道分享,分享之于我们,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当然,我们也有了一种期待,那就是希望分享了本书的家长,能够让你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自身也不断地走向优秀。当更多的家长与孩子更加优秀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当然更多家庭幸福的时候,社会不也就安详与和谐了吗?
这本书的起源是我们的一次现场即兴对话,那是2012年4月3日,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演播大厅里,我们两人就“做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个话题,谈了整整一天,夜色降临的时候,尚有意犹未尽之感。后来,我们将那次对话的录音整理成文,又做了一些修改与增添,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本来,这本书是可以早些出版的,可是,由于我们两人很多时间出差在外,是抽空整理而成的,以致拖延至今,甚是遗憾。尽管如此,我们两人依然很高兴,因为这本书毕竟是我们两人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个精神成果,它不但会留存在我们的心里,也会走向全国各地家长的视野里。所以,期待能有更多家长阅读并喜欢它,也期待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
节选:
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学习是贯穿始终的一件事,人生下来就不自觉地在学习了,甚至人到晚年,到已经瘫痪在床了,到不能走动了,你还在思考着,我怎么办?我上哪里去?我还需要什么?我还能做什么?他还在学着,所以说,学习是从摇篮到坟墓,都在进行着的事。只是呢,这种学习如果是主动的,那就很快乐。但如果是被动的学习呢?就是总让人家推着,别人说“你得开始学了”,完了就开始学;“你该做这个了”,完了就开始做。这是给人家打工似的学习。这样呢,他倒是也学了,事也办了,但是呢他办起来比较累了。为啥呢?你给地主扛活和给自己种自留地,那个快乐程度肯定不一样啊。我这个地是给地主种的,给地主种的我怎么种啊,种完了都给地主了。他的那个感觉跟给自己种的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主动学习是快乐的。
还有有害的学习和有益的学习。什么是有害的学习?你看人家那孩子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住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于是也非要自己父母给提供。跟人家比,一个穷孩子,总跟富孩子比,这就是有害的学习。你比完了,你还弄不来那些东西,学会了那些东西又没有钱,于是埋怨父母没本事。如果埋怨父母完了还想要,就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得到,把自己推入害人害己的地步,这就变成有害的学习了。有的人经常吹冷风、说怪话、发牢骚、放怨气,有的人可擅长发牢骚了,有的人可擅长说怪话了。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面对多好的环境他都能发起牢骚来。你说要是学了这些,那不是把自己坑了吗?也跟着对社会、对他人、对集体、对环境发牢骚,到哪儿都能牢骚,这就是有害的学习。你说他能够快乐吗?特别是还有一种情况,看着那个家伙太霸道了,手下有一帮人跟着,好像挺威风啊,于是学学黑社会,学着霸道,拉帮结伙,那就是非常有害的学习了。或者看着那什么人当个官,有点权,能欺负老百姓,显得挺能,就也想当这样的官,这不是有害的学习吗?你像这些个有害的学习,学完之后,他能快乐吗?这都不可能快乐。
然后还有一种无效的学习,往往也会变成有害的学习。你看人家张炘炀跳级了,我也学着跳,这能行吗?人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有那个环境,父母就是那么引导的,他又有那个兴趣爱好,他一点点地拥有了这个跳级的能力。你突然想跳,你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你这就是无效的学习了,无效可能就会导致有害。看着郎朗弹钢琴,你也非得想弹钢琴,可自己也没有音乐天赋,又吃不了人家那苦,那这就是无效的学习了。你费了很大的劲儿,到时候却很难有像样的效果。
人要学习,要快乐地学习,就得去掉被动的学习,得去掉有害的学习,得减少和去掉无效的学习。于是,怎么的了,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学点适合自己的东西,你说他怎么能不快乐啊?循序渐进,按着孩子的步调和兴趣学习。三四岁的时候,学点音乐,学关注周围的事物,学涂鸦,学画画。四五岁的时候,背会了很多古诗古词,听着就愿意背,会唱很多好歌。有的就像您说的,不由自主地喜欢英语,就觉得外国这些单词、这些语言挺好玩,就把这个外语学着说出来了。循序渐进的,越觉得主动,越觉得好玩,他就越愿意学,越学越觉得别人不会我会了,大家赞扬我,又有成就感了,就更愿意学。于是他就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了。你说这样的孩子他能不快乐吗?这样的孩子真的都是快乐的。就是因为他是从小循序渐进地,一点点地,顺着自己兴趣来的,把有害的学习去掉来的。当然他就主动了。越学越愿意学,越快乐。越快乐越愿意学,哪怕不眠不休也不觉得苦,反而只觉得乐,于是螺旋上升,一辈子真是生活在快乐的学习中了。
所以孩子一是主动地学习,二是学有益的东西,三是循自己的序、渐自己的进地学习,他就真的能在快乐之中终身学习啦。同时,他学的又是适合自己天赋或兴趣的东西,那就更加快乐了。这孩子越发展越好。喜欢乐器的,弹钢琴、拉小提琴……喜欢声乐的,唱歌、唱戏……喜欢动作的,跳舞、杂技……喜欢创作的,画画、写诗……一进入自己的这个境界,他就快乐,就兴奋,就不想停下来。循序渐进,符合天赋,学得有益,于是这一辈子既有了生存能力,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又有了灵魂的家园,一辈子踏实充实,越走越好。
建议当家长的,千千万万从孩子小时就要注意。第一,别让孩子学有害的东西,别在吃喝玩乐上使太大的劲头。吃喝玩乐的东西完全可以淡化。第二呢,再试着去发现自己孩子有的某一方面的天赋。例如舟舟的家长,看到舟舟虽然有先天的不足,但通过对于孩子的用心观察发现他有音乐的天赋,沿着这个道,善加培养。看舟舟指挥的时候,他多忘情,多快乐啊。第三,再让孩子循他的序、渐他的进,我们知道虽然郎朗的爸爸狠是狠,但是他还没有脱离孩子的实际。孩子吃点苦之后,但他能达到。如果孩子吃了苦还达不到,那就彻底把这孩子毁了。循序迈上这个台阶了,当孩子有点不愿意迈的时候,家长引导孩子必须迈上去,耐心地劝说:“如果不迈上去,也许前功尽弃,也对不起自己之前的努力啊。孩子,上!”于是他上了,上去了,他就领略到新的幸福感,成就感了。于是下次遇到台阶就更愿意迈了。所有活着的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中最坚实的,常常不是从外界得到多少,不是得到多少钱,升了几级官,得了多少名,这样的幸福感,常常不是最坚实的,因为钱得到也可能失去,升了官也可能再降下去,获得了名声也可能再丢掉,不是自己能掌握的。最坚实的还是来自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我昨天做不到的事,我今天做到了;我昨天达不到的高度,我今天达到了;昨天不会算的题,我今天会算了……那种豁然开朗感、顿悟感、轻松感、解放感、自豪感,比你吃好的、穿好的、得奖金、被人夸,都要坚实。当这种幸福感、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动力、源泉的时候,你说咱的孩子这一辈子能不快乐吗?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0
开 本:16开
字 数:196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