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教师成长·致敬一线教师
【编者按】九月,正是又一拨刚出校门的学子转身成为一名新教师,踏上三尺讲台的时节。我们挑选这样的时间将郑金洲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届毕业典礼上给即将离开校园的学子的寄语刊发,自是有特殊意义的。郑金洲教授对即将远航的学子如家人般的仔细叮咛是感人肺腑的。我想,这些叮嘱不仅适合新上岗的教师阅读,也适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早已风霜历尽的资深教师阅读;它对我们一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关怀!
走上讲台前的叮嘱
——寄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届毕业生
郑金洲
很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我是1986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阶段都是在教育系度过的,前后算来,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间,我大概有十年从事军事教育,有十年研究基础教育,有十年从事干部教育。如果说工作上有点成绩,都是与华东师大的培养分不开的。我们常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就读的系科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就是老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所以,当学部领导提出让我代表校友发言时,我几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只是担心自己的资格不够。但领受任务之后,我又犯难了,想不出到底要讲什么。浏览了一下相关材料,发现,大多是人生寄语。一开始,我并不想落入俗套,想另辟蹊径,想讲点别的什么,但思来想去,好像还是要讲点感受、体会、经验之类。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远行、独行了,就要走上三尺讲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了,作为一名老教师或者说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比你们相对来说都比较丰富的人,要提醒你们几句,或者像家人一样叮嘱几句。有四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都是学习教育学的,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之一或者说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学习,由学而至教,由教而至成长,由成长而至成人。这可以说是基本逻辑。其实,不只是教育学的学科建构需要学习,我们人生的发展同样需要学习。和所有有成就的人士打交道,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但有一个特点是共同性的,那就是热爱读书、热衷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把适应环境作为走向社会的开端
我也看过一些励志演讲,有的演讲者告诫年轻人不要向社会低头,不要屈服于社会的压力,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去改造这个社会。这种说法有道理,确实,社会的未来在年轻人。但如果一个年轻人走上社会,首先抱定的就是改造社会,而不是适应社会、认识社会、熟悉社会、融入社会,那么,很有可能,他还没来得及改造社会就已经被社会边缘化或者被社会排斥了,也就是被社会灭掉了。……
三、把意志力锤炼作为工作生活的重要支撑
经过了十几年的教育,我们的意志力得到了不小的锤炼,一次次考试,一次次作业,一次次批评,包括论文写作到答辩获取学位的艰辛,都能够锤炼我们的意志,有时我们也自觉意志品质、内心已经变得很强大了。但其实不然,在学校你更多经历的是学习有关的意志品质或意志力锤炼。步入社会,你面对的是工作,是每天具体现实的生活,既需要你做出相应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也需要你在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中使自己变得坚强。……
四、把反思与自我调节作为每天的必修课
人的成长发展,三个因素至关重要:反思评估、迎接挑战、支持保障。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在这其中,反思评估自我调节是第一位的。孔老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康德说,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强调的都是要善于修身,善于反求诸己,善于对自身行为进行系统化思考,善于发现自身的优长与不足。……
大家就要告别母校走上工作岗位了,讲以上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勉。我一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个脉络一直引导着我们的成长与发展,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始终,一是血脉,二是学脉,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为我们生命的整体。前者赋予我们血肉,后者赋予我们心智。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努力,为赋予我们血肉的家庭、父母争光,为赋予我们心智的学脉尤其是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和我们的老师争光!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林彦)
上一篇:2015.09学科专辑
下一篇:2015.09教师成长·永新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