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教学实践·经典案例
改变,源于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罗鸣亮
【课标修订前,第一次执教】
一、比较体会,了解含义
1.谈话: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高度名列世界第15位,国内第8位,共72层,高约328米。酒店一共设有826间客房,近5000个餐位。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由华西村委会独资30多亿元,是中国农村的标志性建筑。
(1)思考:你能找出酒店简介中有哪些近似数?(2)酒店的高度确定是328米吗?为什么?(3)追问:这些数据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
2.揭题: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或无法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即近似数。
……
【课标修订后,第二次执教】
一、为什么要有近似数
师:我们班级有多少位同学?(46个)我们学校有多少位同学?(1800个)
师:这两个数据有何不同?举几个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例子。
师:一个成年人的头发有10万根左右。10万是什么数?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近似数来表示呢?
生:10万根左右,可能不止10万根,可能比10万根多,也可能比10万根少。
小结:生活中有时没必要或没办法用准确数表示时,就可以用近似数。
……
【两次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一、去粗存精,结构简明清晰
基于第一次的教学,笔者在思考中明晰、确定了本课三大板块:为什么要有近似数→为什么是四舍五入→怎么运用近似数。
1.基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但在第一次执教中酒店等数据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的感受不够直观;第二次执教,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身边的人数”“我们的头发”,以及其他生活中的近似数等,让学生感受世界上的某些“量”的获取不可能是精确的。“不精确”是其本质特点,这些“不精确”的数又时刻存在于我们中间,近似数就是指这些表达事物的本质的不完全精确的数。
2.情境朴素,彰显思维深度。
有效的情境应该是朴素的、有探究价值且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在第二板块中,以“猜猜摩托车价格”这一活动为主线,通过四张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辅之以数轴的直观化显示功能,逆行而上,递进促思,确定精确数的范围,自然生发、推进学生对近似数求法的感悟和四舍五入法的自主建构。学生的思维张力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也能够做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3.问题简练,培养应用意识。
在第三板块中,笔者设计了两道蕴含“近似数和准确数彼此转换”的练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借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帮助学生有效地联系近似数的求法关键、近似数与准确数的丰富关系等教学内容,感受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起第一次教学,第二次教学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虽只有四张数字卡、一条数轴,看似精简了,而教学过程却更丰盈了。
……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彬)
上一篇:2015.08卷首语
下一篇:2015.09学科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