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教师成长·永新读师
守望昆曲的不老松
朱永新
认识守松先生好多年了。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老师。
他是一位高产作家,差不多每本书都寄赠给我。特别是那洋洋洒洒十九卷的《杨守松文集》,沉甸甸的。我翻阅过其中的一些作品,为他的敏锐、他的责任、他的担当、他的才华而感佩。
他知道我喜欢吃面,曾经多次约我去他的糊涂楼品尝他的糊涂面。他说,味道绝不亚于奥灶面。只可惜在苏州分管文化工作十年,多次去昆山,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做一回“糊涂人”。
前不久,有机会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到昆山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召开一个座谈会,我就提议邀请守松先生参加,不仅是想听到他对文化问题的高见,也有点小私心,想见见这位老朋友。
……
2005年,功成名就的守松从文联主席的位置上退休,按理说可以吃点老本,安享晚年,过着惬意舒适的生活。或者轻车熟路,写点报告文学或小说,在文字的王国中遨游。但是,他却从《昆山之路》走上《昆曲之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研究昆曲。
为了昆曲,他拒绝了许多“诱惑”,甚至欠下了许多人情。他拒绝了中国作家协会何建明副主席要他写“中华一百位名人”的约稿,拒绝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要他写民工故事的要求,拒绝了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让他写京剧演员的指示,拒绝了苏州市委宣传部缪学为副部长希望他写苏州好人的要求……他说,这些都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可为了昆曲,他只好在心里一再向他们说:对不起了!
……
几年前,谢孝思先生去世时,我曾组织苏州民进的同志编过一本小书《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当一个人的名字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时,既是这个城市的荣耀,也是这个人的荣光。显然,守松是可以享誉这个荣光的。
有意思的是,当代对苏州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几位名家,从李根源、谢孝思到陆文夫、杨守松,都不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但苏州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属地,他们对苏州如此深爱,绝不亚于任何苏州人。他们像一棵不老松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守护着吴地山水、苏州园林、大美昆曲,守护着我们的文化。
守松先生,我向您致敬。
(责任编辑:黄常棋)
上一篇:2015.07教师成长·致敬一线教师
下一篇:2015.07教育观察·域外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