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教师成长·致敬一线教师

2015-07-24 17:34:07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 期刊部 点击: 收藏
适应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郑金洲
    近来,在和一些教师及教研员交流的过程中,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教育怎么总是改来改去,什么时候才到尽头?今天一个新理念,明天一个新提法,到底哪个观念才是正确的?这样的认识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以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见得比改革以前要少。客观上讲,没有哪个人愿意改革,没有哪个人热衷改革,改革常常是问题倒逼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从今天教育面临的挑战、在适应人民群众需要方面的差距、自身观念体制机制的落后等来看,的确改革远没有到位,离建成小康社会及“两个百年”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处此情境,教育教学持续深入的改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树立教育没有终极观念的基本观点
对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是长期的、没有尽头的。改革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改革也总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
二、要经常检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存在的缺陷与不当并及时加以调整
无论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是教育实践的大量例证,都越来越多地说明反思是矫正教育教学观念、适应变革要求的钥匙。以前有一种观点叫做性格决定命运,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行为也会决定命运。假如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内在的反思和外在刺激的调节,就有可能沿着原来的发展道路越走越远。有社会学家描述今天的社会,认为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只有不确定性才是确定的,这话有言过其实的嫌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形态方方面面的变化趋势。学生的身心状态在变化、教师自身的认识在调整、教材不断呈现出新的组织形式、学校的治理方式也在逐步完善,凡此种种,都会让教师们在对照自身的观念时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
三、在适应变革的同时,逐渐提升自己引领教学变革的能力
适应与超越、满足与引领,是教育中的一对矛盾,或者说是一对基本范畴。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适应外在变革的要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变革的到来,不断对抗自身的惰性和路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要逐渐在变革中明确自身的定位,不只是做变革的跟随者,而是促使自己成长为变革的引领者。尤其对专家型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专家型教师、行家里手型教师,一般来说,会敏于变化、顺应变化,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思考中,辨析未来教学变化的方向,对教学变革作出前瞻性的判断,形成自己教学发展的基本主张。如果我们留意一下,那些在中小学富有影响力的教师,常常是未来变革的先机占有者,他们的教育主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领风气之先者。这种超前谋划的判断力,来自于先前对变革的适应,来自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洞察,来自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功底,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为大家所熟知的于漪老师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引领变革的典范。
……
从适应变革到引领变革,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曲折、徘徊、彷徨,会有超越自我的快乐,也会有本领恐慌的痛苦;会有一时手足无措的犹豫,也会有到一个新的高度“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教师们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直面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的挑战,不断适应变革,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变革引导力,才能成为专业发展的佼佼者,才能成为真正的专家型教师。
(责任编辑:林彦)
 
作者信息: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教师》编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2015.05教师成长·永新读师
下一篇:2015.05教育观察·教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