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教育观察●肖川微评(二)
肖川
现在一些大中小学,开设了大量选修课,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建议,开课要慎重,要有真材实料,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有真知灼见。如果一味贪多,打磨不够,粗制滥造,就会败坏学生学习的兴致,耽误学生的时间。课程还是要精才好。与此相关,学校的自编教材,好的不多。编教材可是大学问,要去粗取精,呈现什么而在何处留白,这里面的讲究还是很多的。不可贸然行事,毕竟学生是耽误不起的。
······
到目前为止,我有32个培训讲座的主题,对象包括教育领导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教师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师。培训讲座自然有研究成果(尤其是思考的成果),但更多的是博采众长,通过梳理和结构化,起到传播新知,激发工作与生活热情,催生教育信念,提升教育智慧的作用。试图通过一场讲座达到多个目标,解决诸多问题是不现实的,但对听众总会有所激励、有所启发。重要的是,主讲者要对讲座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自觉渗透思想方法,千万不要草率从事,败坏了听众的学习兴致。
······
“教师教好书是天职”这一说法没有错,但怎么才能教好书呢?那就是要成为研究者。中国的大中小学教育质量都不高,原因很多,核心的一点是教师素质不高。绝大多数教师连思考都不过关,更不用说研究了。中小学教师要搞研究,但须恶补知识论、学术研究方法论的课。
(责任编辑:黄常棋)
上一篇:2015.04教育观察●本刊特稿
下一篇:2015.04学科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