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

2015-02-15 10:54:17 来源: 点击: 收藏
教师的讲理伦理
 
宫振胜 郭金鸿
 
    教育中的道理包括知识之理和价值之理。当我们说“教师要对学生讲道理”时,通常是指讲价值之理,即正当性、适当性、合法性之理,这也是本文所说的理。关于伦理,也有多种说法,在本文中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教师有伦理地讲道理,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会传染给学生,助成“自主、成熟、负责的整全人格”(哈贝马斯语),形成学生的交往、沟通理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这种理性是社会整合的理性基础,是深厚的社会稳定的源泉。由此看来,教师有伦理地讲道理是一件极具社会价值的事情,是以看似不重要的小善致社会的大善。戴双翔先生讲得很精彩:“唯有善,才能达致善……从根本上说,教学就是一项以善致善的德性活动。”
    讲理伦理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师对学生讲道理的过程中,学生有权利过一种愉悦的、有尊严的、有益心灵成长的学习生活,教师对此有义务予以关注、呵护。
    教师的讲理伦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视学生为目的,不把学生当手段
    不立足于学生立场的谆谆教诲是不道德的。凡教育活动,应基于学生立场。学生理所当然是目的,不能把学生当作手段,以实现他人的梦想、愿望、名利、政绩。教育活动中针对学生的讲道理也应如此。总的来看,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过有福、有德的生活。
······
    把学生当手段的其他表现有:夸大考分在人生中的意义,导致学生长期的焦虑、疲惫,甚至使某些学生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为了升学率,过分夸大上大学的意义,其实在高压之下、在痛苦的煎熬中,熬过十多年,考上大学,本身就是个悲剧;为了追求一个好的观感,强调整齐划一的意义,其实多样性与个性也许更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保持自我怀疑,允许学生反讲理
    “讲道理”是个褒义词,甚至有一种道理崇拜,但道理的成立仅是相对的。讲道理是从双方都认可的某论据推理出论点,如果推理无误,我们就可说道理成立,但论据本身是否成立也需得到证明。
······
    再说,观点乃立足点之观。教师的立足点是普世的吗?非也。人人都是自己的基因、欲望、情感、阅历、学识、感官的囚徒。某学校一名小学生写了一个故事,梗概是猫大嫂把棉花糖当成棉花买回家,做了一床棉被,谁知半夜老鼠偷吃了被子,猫大嫂被冻醒了。教师判了学生作文不及格,原因是想象不合理。恰好某作协主席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当场发问:孩子的想象力是被谁弄丢的?所以,教师要有一点自以为非的精神,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的看法也是一种意见,不一定对,要用平等协商的语气。
    在保持适当的自我怀疑的同时,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反讲理。有一位学生,调皮捣蛋,学习一塌糊涂,是有名的“顽劣生”。一天,美术教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还递给了他一支烟(递烟是不恰当的),学生一愣,心里也一动,师生间敞开心扉谈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说,教师在含笑倾听。多年后,学生还记着教师的倾听之恩。一小时的倾听,学生念念不忘,这提醒我们,是不是对“顽劣生”说教得太多,倾听得太少?一般在师生之间,教师是说者,学生是听者,似乎说者付出,听者获益,但有时是说者获益,听者承受。教师倾听,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耐心、理解、同情。
三、伴而不牵,尊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判断权
道理不必讲得太急切,要给学生留下自己琢磨的时间和空间。谢弗勒说:“教,在标准意义上,至少某种程度上要经受学生的理解和独立判断。”这句话既有学术意义,也有伦理意义,给学生留下自己理解和判断的空间,从学术上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从伦理上说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享受自己思考、判断的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维持一种尊重和引领、独立和依赖、主动和被动的微妙平衡。
······
    这个事例,把学生看作一个主动、理性的人,能思考,会判断,可以自我改进,因此教师给学生留下大片空白,如中国画的留白,让学生自己跟自己说理。
四、尊重学生情感,编织情理交融的彩虹
    教师要做到双讲:讲道理,讲情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因为有理而获得伤害他人感情的权力。讲道理,要理直气平,不能因学生明显有错而不顾学生的情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欠缺情感的道理是干枯的树枝,情理交织才会编织成动人的彩虹。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师德培训研修班,吴颖民老师提到感恩学生,王红老师提到亲文化,在感恩心理的驱使下把亲文化渗透到讲道理之中,可以达到教育之善和教育艺术的统一。
······
    有一个学生搞恶作剧,在另一个学生的后背上偷偷写了三个字:“王八蛋”。教师看到后说:谁在学明星练习签字啊?学生们都笑了。但笑过后,签字的学生想,老师这不是骂我“王八蛋”吗?该教师的教育尽管很机智,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但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伤害,理表达到位了,但情没有到位。
    在以批评为主题的道理中,不能一味地否定,要尽可能地伴随肯定和欣赏。詹姆斯说:人内心深处的原则是渴望被欣赏。欣赏既有利于说理效率又满足了说理伦理。欣赏是一种说理的艺术,因为它打开了孩子接受、悦纳道理的窗口;欣赏是一种说理的伦理,因为欣赏导致愉悦,而孩子有权过一种愉悦的学习生活。
    在欣赏的愉悦中听道理,就像倾听美妙的音乐,心灵会跟着美好起来。
五、搞好调查研究,不想当然地讲道理
    想当然地讲道理,道理往往是空乏的,这样的道理可以普遍地套用,可称为道理套子,如“现在学习不努力,将来努力找工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一个巴掌拍不响”,等等。人们多次运用这些套话后,可以形成习惯或条件 反射,张口就来,不用动脑,肯定正确,但也没有什么效果,可称为正确的废话。
······
    随意地使用道理套子,不但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妨碍了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发展。
    负责任地讲道理,道理不应该是机械地套用,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这就需要细致地调查研究。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交往理性理论,他说:教育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没有权威和中心存在,不能耳提面命。但在晚年,他却沉溺于“雅斯贝尔斯式的表演”,即以不容分辩的说教口气,十分固执地与人辩论。可见,讲理伦理,知不容易,行更难。但教师的一点善念,一点付出,就可以托起一个人的命运;一点冷漠、一点损害就可能使一个人坠入深渊,我们的良知会使我们坚定地对抗这种讲理的堕落。
(责任编辑:朱蕴茝)
 
【信息】宫振胜,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郭金鸿,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本文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伦理意识培养研究”(编号:SDYC11155);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伦理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2014.10教学平台●“教学‘老方法’的‘新运用’研究专辑
下一篇:2014.10生活空间●健康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