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教学平台●“教学‘老方法’的‘新运用’研究专辑

2015-02-15 10:52:40 来源: 点击: 收藏
【编者按】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模式、新的方法,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教学的“老形式”“老方法”的功用,有些长期使用且被实践认可的传统教学“老形式”“老方法”,在新的背景下,巧加设计,灵活运用,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出本专辑,意在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个课题的重视,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老方法”的“新运用”进行探究,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价值思考与创新运用
 
◎陈华煊 刘仁增
 
    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构成教学活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汉民族语文教学中,产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有的湮灭在时代的变迁和改革的浪潮之中,有的至今为我们所传承、沿袭和运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并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加以创新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让“老教法”焕发新活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价值思考
    在林林总总的教学方法中,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从无定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教学方法的取舍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性格、学生情况等客观条件来决定。在某一种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情境下未必也最优;反之,在一种情况下是低效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很有成效。况且,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即使使用相同的方法,收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甚至是天差地别。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搬用名师的教学设计,迁移名师的教学方法却难以上出精彩的原因所在。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看,都是辩证的。就是说,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能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而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任务,都有助于达到某些目的,而不利于达到其他目的。”因而,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包治百病”,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所以,那种不管什么内容,不论教学是否需要,一味使用所谓时髦的“最好”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讲授法如此,其他诸如“启发式”“涵咏诵读”“情境体验”“读写结合”等传统教学方法也概莫能外,皆利中有弊,弊中含利。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赋予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价值功能。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生字新词的学习和掌握,但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生字词学习的目标简单地理解成“正确读写”和“为阅读去障”,似乎只要不影响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了,识字学词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于是,课堂上,教师或者不作任何的词语检查,就直奔课文内容;或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读、写写就一带而过;或者还是按正音、记形、释义的老三套来进行,词语教学成为索然无味的感官刺激,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其实,这种认识与处理方式是片面的。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识字学词的功能不仅仅为读通、读顺文本扫除障碍,更在于帮助学生零距离亲近母语文字,深入感悟文本内涵,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厘清了生字新词的价值与功能,必将洞开“识字学词”的一片新天地。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为例:
······
    上述片段,教师有目的地把一组描写沙漠的词语或词组合在一起。这看似简单的归类,实则展现了关于沙漠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书面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这样他们对词语所要表现的事物外部表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一下子拉近了与生字新词的距离。此时,这些词语在他们大脑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而是形成了一幅由呼啸的狂风、凶险的沙丘、空旷的荒原、飞扬的黄沙构成的沙漠真实图景,也为认识骆驼的特殊用处埋下了伏笔。试想,这样的识字学词,学生收获的仅仅是几个汉字,几个词语吗?
2.让“老教法”与新理念无缝链接。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知识内在结构的形成与建构,这就必须改变学生被动问答、被动学习的状况。怎么样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们认为师问生答与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有机融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穷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环境描写:“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教学这部分内容,可借助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分步深入阅读理解。
······
    从表面上看,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问点相同,问法相似,但发问的时机不同、发问的对象有别则效果各异。正是由于师生两个问题的前后联通,不仅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而且极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课程理念。
3.实现传统教法的“美丽转身”。
    转述训练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发展听、说能力为重点的综合训练。传统的小学语文转述训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句式转述。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把”“被”字句互相转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相转换、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互相转换等几种。二是事项转述。如:“5月10日晚7时,学校召开家长会,希望学生家长准时参加,不能来的请事先说明。”要求学生先练习转述此句,再由教师或同学讲评,然后学生或教师扮演家长的角色练习转述。不难看出,这两类转述基本上都是以教给学生如何转述,即掌握转述的静态知识和方法为教学目标,无益于学生口语交际实际能力的提升。语用视野下的语言转述训练应该如何实施呢?一位名师执教的《哪吒闹海》(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教学中,教师创设了龙王找哪吒的父亲李靖告状和哪吒向父亲解释等不同的对话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转述。由于身份不同,目的不同,转述的话语和语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龙王为了说明自己的孩子有理,必须极力回避自己“兴风作浪”“胡作非为”的行为,选择哪吒的无礼和过错做文章:“他一摆混天绫,就使得我的龙宫摇晃起来;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家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绫,还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来。最可恨的是他还把龙筋抽了出来。”而哪吒则恰好相反,要大讲龙王父子如何“兴风作浪”“胡作非为”,为自己的“摆、抖、扔”寻找充足的理由:“这龙王父子常常兴风作浪,老百姓都恨透他们了。我在海边洗澡,也不碍他们什么事,却有一个怪物举起斧头便砍我,我一扔乾坤圈,他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只是抖了一下混天绫,他也死了。我不知道他就是三太子啊!”
······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中心小学 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19 “语用”视域下“梳理文脉”的新用法  程少波
 
21 “变脸”复述  卢强祯

上一篇:2014.10教学平台●以课标为纲领,以能力为中心
下一篇:2014.10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