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

作者:李清华著

编辑:沈群

ISBN:978-7-5334-6751-7

定价:45.00元

出版时间:2015-0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中国人文传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思想为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小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自信,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教育氛围,不断熏陶净化人们的心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远古夏商周,着重研究了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形成;在春秋战国,着重研究了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多元发展的状况;在秦汉,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况;在魏晋南北朝,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之所以衰弱的社会原因;在隋唐,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在隋唐发展到强盛的历史条件;在宋元,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达到高峰的状况;在明清,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的不断传承和退缩的原因;在民国,着重研究中国人文教育思想转型的社会根源。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远古夏商西周:人文之化成
 
一、时代背景
 
二、远古:生活即教育,言传身教
 
三、夏朝:听天由命,敬天尊祖
 
四、商朝:尊神重孝,敬事鬼神
 
五、西周: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六、《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七、《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第二章春秋战国:人文之滥觞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儒家:仁者爱人,修身成人
 
四、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五、道家:无为而治,以道化民
 
第三章秦汉:人文之流变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董仲舒:天人合一,独尊儒术
 
四、王充:人死无知,不以为鬼
 
五、《礼记》:以礼化民,礼中见孝
 
六、《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人文之自觉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魏晋玄学:崇尚自然,以无为本
 
四、魏晋佛教:自觉自悟,自修成人
 
五、颜之推:教人诚孝,端正家风
 
第五章隋唐:人文之恢弘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韩愈:顺性克情,尊师重道
 
四、柳宗元:吏为民役,以德安民
 
第六章宋元:人文之大成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程颢和程颐:重义轻利,义利兼顾
 
四、朱熹:格物致知,居敬存养
 
五、陆九渊:存心养心,辨志明义
 
第七章明朝:人文之延续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王阳明:正心诚意,致其良知
 
第八章清朝:人文之退缩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黄宗羲:以天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害为害
 
四、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五、王夫之:理欲皆性,理欲合性
 
六、严复:两利为利,独利不为利
 
第九章民国:人文之转型
 
一、时代背景
 
二、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三、梁漱溟:理性为体,本能为用
 
四、熊十力:仁者本心,体用不二
 
五、冯友兰:知觉灵明,尽心尽性
 
六、陶行知:爱满天下,教人求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节选



 
两年前,得知李清华在进行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现在,这部专著终于问世,我感到一阵惊喜。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伦理性。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以家族伦理为核心,以伦理教化为特征的道德哲学。在社会人文教化中,强调以“仁、义、礼、智、信、孝、忠、勇”等伦理思想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仁者爱人、忠恕之道、见利思义、以诚待人、孝亲为大、和而不同、天理人欲”等道德规范,并从家族推及整个社会。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美德,沿袭了多少个世代春秋。如果能够以历史为主线,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菁华,必定为今天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提供巨大的精神正能量。
 
李清华的《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一书,以历史为经,构建了一个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系。本书从远古夏商周起步,陆续剖析、研究了历史上人文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夏商周及《周易》、《诗经》人文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人文教育思想多元发展的状况;秦汉时期董仲舒、王充及《礼记》、《史记》体现出来的人文教育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况;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教及顔之推的人文教育思想;隋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主的人文教育思想从发展走向鼎盛;宋元时期二程、朱熹及陆九渊人文教育思想达到高峰;明清之际王阳明、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严复人文教育思想既有传承也有退缩的局面;民国时期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陶行知为主的人文教育思想的历史性转型。
 
可以说,这是一部历史线索清晰、材料充分、论述合理的著作。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如何从中耙梳出具有价值能量的人文教育思想,则需要下死功夫。李清华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条分缕析,不以堆砌代替思考,扎扎实实展开学术论述。这是一个学者对于历史的苦苦求索和追问。基于如此的努力,才完成了这样一部著作,我认为是相当不容易的。
 
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隐含在庞大的纷繁的历史烟海中,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核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文教育思想体系,这其中有发展,也有衰落;有中兴,也有萧条;有“学在官府”,也有“学在四夷”;有“百家争鸣”,也有“独尊儒术”;有“行仁义,法先王”,也有“兴文教,抑武事”……如此等等。但无论怎么看,中国传统人文教育主要还是儒家教育,是以道德人文主义教育为根本追求的,主张德智交修、以德驭智。这是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的教育理想。中国文化之所以一脉相承,其原因就在于不断阐发这个理想,也不断地为这个理想而奋斗。正因为这个理想永恒而高远,因此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在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古代如此,当代也是这样。所以,践行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完美自我,以化成天下,是人文教育者始终如一的追求。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有其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主义教育。中国人文主义教育是强调做人的教育,是成就人格的教育。这种人文主义教育从根本上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而是来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精神。从钱穆的理解上看,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究竟有没有蕴含人文教育思想?蕴含多少?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肯定是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真命题,也是值得我们的人文学者去进一步深入挖掘的。
 
至少,我在李清华的这部专著中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
 
既然,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是一个真命题,就可能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希望李清华从这本书出发,持之以恒,对此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是为序。
 
 
杨健民
 
2015年1月7日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4

开 本:16开

字 数:32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