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丽,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长期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著有《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等。主持引进台湾正中书局版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大陆版改名为《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大陆首次引进台湾中学国学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台湾地区2001-2015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评分原则说明,并有编者对试题的深入评析。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以培养文化中国人为目标,命题者将五千年中华文化浓缩于一卷,使莘莘学子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试题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转化互动,涉及范围广、形式灵活,值得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借鉴。学生则可以借此检测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应对语文高考改革大趋势。
本书是学生学习应考必备,也适合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1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10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9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8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7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6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2001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试题
第二部分 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试题
2014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试题
2013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试题
第三部分 答案与评分原则说明
[ 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 ]
201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1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1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0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0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9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9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8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8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7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7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6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6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5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4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3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02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01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 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 ]
2014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4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2013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选择题答案
2013 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语文考科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
分析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 / 王丽
精彩节选
出版说明
台湾地区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联考阶段,二是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和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阶段。联考始于 1954 年,止于 2002 年。
学测始于 1994 年,为配合当时台湾地区的大学多元化入学方案所实施。指考设立于 2002 年,即联考废除的一年,旨在体现多元入学的精神,为考生提供进入大学的另一途径。
2002 年,台湾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学测和指考并行制,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学测考试时间为每年 1月或 2 月,指考时间为每年的 7 月初。
学科能力测验包括语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五科,旨在测验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基本学科能力。除了书面考试,各高校还会根据情况进行面试等综合评测。而指考则完全按照分数线进行录取。台湾学生通常都会先参加学测,如果未能被心仪的高校录取,或感觉自己发挥失常,就可以报名参加七月份的指考。
学测迄今已走过 20 年的历程,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2014 年报名考生人数 14 万人,基本上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之总数。同年指定科目考试报名人数共 6 万多人,创历出版说明年新低。自 2010 年始,学测成绩被作为大陆普通高校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依据。
本书为台湾 2001—2015 年学测语文科试题汇编,共收入试题 15 套。每套试题均附有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评分原则说明。另外,为使读者能了解台湾“高考”语文的全貌,本书还收录了 2013、2014 年度指考语文试题,包括选择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测的测验目标分为四项:一、是否具备高中生应有的基本学科知能;二、是否具备接受大学教育应有的基本知能;三、通识导向:结合生活或整合不同领域;四、重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台湾与大陆虽属同文同宗,但由于种种原因,两岸语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风景。本书为此提供了借鉴与比较的窗口,尤其对于大陆高考语文命题者、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学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原试题为繁体字,考虑到大陆读者的识字习惯,转换为简体字,但保留了原试卷中的语文注音符号。另有个别地方两岸用语有所不同的亦略作修改。总之,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原貌。
为使读者对两岸语文考试有更多的了解,在本书最后,还附录了编者撰写的《台湾“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一文。
内容节选
一、试题选
1. (2003年真题)下列文句中由注音符号所代替的字,正确的字形依序是:
「小笼包抱着ㄕ 、死如归的决心对泡面说:「别以为你烫了头发,我就不认识你!我与
你ㄕ 、不两立!」泡面也不甘ㄕ 、弱地说 :「你若这么爱惹ㄕ 、生非,我就奉陪到底!」
(A) 誓/势/势/是 (B) 视/誓/示/是
(C) 视/示/势/事 (D) 誓/誓/势/事
2. (2015年真题)下列是一段武侠小说,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
原来修练邪派内功的人,功力愈增,危机愈大,到了某一关头,
甲、成了废人 ; 乙、重则毙命 ; 丙、轻则半身不遂 ; 丁、便要遭逢「走火入魔」之劫
不过,若能冲破此关,武功便可以有登峰造极的希望。(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52回)
(A) 丙甲乙丁 (B) 丙乙丁甲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 (2015年真题)如果下图中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现代,你认为他正「低头」做什么?请从他的行为设想一个情境,并提出你的感受或看法。文长约 100-150字(约 5-7行)。
/uploadfile/2015/0916/20150916113150537.png
二、分析:台湾“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节选)
在大陆,每年夏初高考“大战”揭幕之日,第一场便是语文考试。往往上午的考试还未结束,各省市的作文题目便已见诸于网络。接下来的一周,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争相加以评论。有些门户网站还发起“最 ×× 的作文题目”评选,如“最雷人”、“最坑爹”、“最浮云”等等,极尽恶搞之能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相比之下,台湾每年学测语文的作文题似乎没有那么“受宠”。但是,从其所占卷面分值而言,台湾要高于大陆。
大陆高考语文作文 60 分(占总分 40%) 材料写作,不少于 800 字。
台湾学测语文非选择题 54 分(占总分 50%)
一、文章解读:9 分(150 字—200 字)
二、文章分析:18 分(文言文)(250字—300 字)
三、引导写作:27 分(文体不拘,文长不限)
由此表可见,台湾学测语文的“非选择题”相当于写作部分,但一分为三:文章解读、文章分析和引导写作。三者之间按9分一档的分值逐级递增。以2011年度为例:
一、文章解读(占 9 分)
阅读框线内朱光潜《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的一段文字后,回答问题:
(一)作者指出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知觉」同一棵古松有三种不同的反
应态度,这三种态度各有优劣吗?以你对本段引文的理解,请加以阐述说明。
(二)阅读了作者这一段文字后,依据它的意旨,请你重新给它订个题目,
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必须标明(一)(二)分列书写。(一)、(二)合计文长限 150 字—200
字(约 7 行—9 行)。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木商的心习,于是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植物学家的心习,于是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
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那一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由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显而易见,此题的指向是将文章阅读与表达结合一起,可谓一箭双雕。题目要求具体到连书写格式和行数、字数都规定得一清二楚,以免考生因细节疏忽而失分,可见命题者的“体贴”。
并且,这两道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要求考生不但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还要加以“阐述”“说明”,此即意味着考生不能妄下断语,而须经过“慎思”“明辨”之后,方能做出判断。这种思维方法一方面蕴含着《中庸》所强调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精神,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素。
第二题“文章分析”为文言文。2011 年度的题干材料为台湾各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共同选文——苏轼的《赤壁赋》节选。题目如下:
二、文章分析(占 18 分)
阅读框线内文章后,回答问题:
(一)客所以有「而今安在哉」的感叹,是因何而起?
(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提示的人生问题是什么?
(三)客云:「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请解释他对于问题 ( 二 ) 要如何解决?
答案必须标明(一)(二)(三)分列书写。(一)、(二)、(三)合计文长限250 字—300 字(约 11 行—14 行)。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与第一题“文章解读”相比,此题旨在评量考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及语体文(白话)的表达能力。分值比上题增加一倍。所提供的题干材料偏重于议论与抒情,有利于考生个人才情的发挥。后面 3 小题彼此连贯,层层深入,考生必须读懂文意方能恰当作答。
综观上述两道题,其共同点是将阅读与写作看成是有机的整体,且文白兼顾。以考试导向性而言,有助于考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但在大陆试卷中没有这两种题型。严格说来,真正与大陆相同的只有“引导写作”。请看 2011 年度试题:
三、引导写作(占 27 分)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做出第六八四号解释,认定大学生如不满学校的处分,有权可提起诉愿和行政诉讼。台湾大学李校长表示,依据《大学法》的规定,学校在法律的范围内有自治权,学生也有很多申诉管道;大法官做出这项解释,可能造成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学校是教学的地方,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维持和谐,避免陷于紧张,而影响教学活动,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都应关心的问题。对大法官的这项解释和李校长的反应,以你在学校的亲身
体验或所见所闻,请以「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文体不拘,文长不限。
此材料提供了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真实地存在于考生生活中。该案例涉及到三方:司法院、学校与学生,故决定了每位考生有话可说。同时,将法理与人情、学校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种关系结合在一起,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导考生思考法与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其案例本身包含着培养公民素质的指向。并且,材料发挥空间较大,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能力,抓住要害,写出具有思维深度的佳作来。
在大陆高考作文试题中,在命题思路上庶几相近的有 2013 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所提供的材料为某机构对班级同学关系所做的调查,要求考生对调查结果发表看法。但就题目所包含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言,似不及此。
……
当然,台湾学测语文并非尽善尽美。笔者总体上感觉,古代文化类题目比语体文类试题要出得好,命题者似更得心应手,历年试题中常能看到“出新”“出彩”之处;而语体文类试题则比较一般,其中有些题目也不无可商榷之处。并且,近年来,台湾高中教师、学生家长皆反映学测语文成绩偏低,负责命题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压力不小。可见语文命题之不易。
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撰此长文以作比较评析,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而手握命题大权的两岸诸公,能不自惕乎!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0
开 本:16开
字 数:28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