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与近现代国学高等教育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作者:夏骏 著

编辑:周敏

ISBN:978-7-5334-6733-3

定价:29.00元

出版时间:2015-0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国学讲习会苏州

关于本书

本书集中介绍了“章氏国学讲习会”的特征、章程、课程、人物等,并论述了“章氏国学讲习会”与近代国学高等教育的关系和“章氏国学讲习会”对近代国学高等教育的作用、启示,这对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章太炎和章氏国学讲习会也极具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前世今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术成果,深入分析了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办学特色及其成因,并对其进行评价,这对于当今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简介

夏骏,江苏苏州人,1968年出生,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学。曾参编《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目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性质的界定
一、研究的意义
二、“国学”“讲习”与“国学高等教育”概念之界定
(一)国学
(二)讲习
(三)国学高等教育
三、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高等教育性质
 
第二章  本书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一、文献综述
二、本书研究的方法论
(一)高教人物研究的内容
(二)高教人物的特点
(三)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高教人物
(四)高教人物研究的两个基点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三章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前世今生
一、章太炎的国学讲演
(一)章太炎几次重要的国学讲演
(二)章太炎国学讲演的特点
二、章太炎举办的三次国学讲习会
(一)东京章氏国学讲习会
(二)北京章氏国学讲习会
(三)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
 
第四章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全景描述
一、培养目标
(一)国学人才应该具有存亡继绝之使命感
(二)国学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
(三)国学人才应该有自己的创见
(四)国学人才应该融通中西
二、课程设置
(一)以国学会名义举办的国学讲演
(二)章氏国学讲习会筹办期间举行的星期讲演会
(三)读书会和章氏暑期讲习会
(四)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时期的教学和讲习
(五)太炎文学院时期的课程设置
三、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入学
(二)教学
(三)考核
(四)管理
(五)经费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二)学生
五、学术研究成果
 
第五章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教育特色及成因
一、教育内容上对于朴学传统的坚守
二、教育形式上对于讲习传统的坚守
三、学术研究上对于自治传统的坚守
四、师生关系上对于自由传统的坚守
五、价值追求上对于内圣外王的坚守
六、执着的书院
 
第六章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评价与启示
一、传统国学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
二、特殊高等教育机构独特个性的秉持与丧失
三、传统与发展的悖论
四、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于今日大学之启示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精彩节选

  • 节选|序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限大约在20世纪中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
这一个世纪,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半殖民地”与“半独立”、新与旧、中与西、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这些对立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构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决定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在重大社会转折期特有的矛盾,也决定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特殊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登峰造极的种种矛盾和乱象,例如旧北京的“八大胡同两院一堂”,此起彼伏的校长风潮、校名风潮、索薪风潮、“脱部”风潮,当然还有军阀政客对高等教育的恣意摧残和蹂躏等等。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环境的艰险,反而映衬出近现代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和成就,更显得来之不易;筚路蓝缕的先驱者们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更显得不同凡响。例如,为了维护大学自治和自由,儒雅的北大校长蔡元培面对北洋政府的淫威,挺身而出向全社会宣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又如抗战期间,许多大学颠沛流离,师生饥寒交迫。西南联大像梅贻琦、闻一多那样的名校长、名教授也不得不靠售卖太太的女红或是代人刻章以维持生计。然而,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之中,师生们却“同艰难、尽笳吹”,修业乐道,弦歌不辍。难怪李约瑟盛赞,那些为避战火而迁徙到深山里的大学,简直就是“东方的剑桥”。在李约瑟看来,如此艰难环境中办出如此成就的大学,不啻教育的奇迹!总之,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就是在这矛盾的两极之间艰难地孕育和发展。在那里,我们既能看到忠君尊孔和“党化教育”方针,又能看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术纲领;既能看到战火延绵、政局动荡而造成的乱象,也能看到应规蹈矩、循序渐进的井然秩序;既能看到“封建、买办、法西斯教育”的阴影,又能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看到科学、民主、自由力量的生长和种种教育奇迹的涌现。
环境动荡艰险,道路曲折坎坷,内容丰富多彩,成败泾渭分明;这就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为后人留下的一笔独特的历史遗产。这笔历史遗产,无论是“教育的奇迹”还是乱世的牺牲,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它都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意义的典型案例,也是中国近现代特殊社会性状的真实缩影。然而,对这笔历史的遗产,我们显然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认真系统地加以总结,因而对它的本来面目我们还所知甚少。今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那个特殊年代大学内外的种种“故事”和“掌故”,还有许许多多的“奇闻轶事”。故事多,轶闻多,说明了这段历史有丰富的内容,有流传的价值,最起码说明在今天看来还是很新鲜。但是,我们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来继承这笔历史遗产,也不能仅仅以讲故事的心态来对待它。这笔历史遗产的珍贵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构成了一个内容极为丰富并且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工具去爬梳整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还原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本来面目,揭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这个特殊案例的真谛,以进一步丰富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昨天。不管我们是否正视它,也不管我们如何对待它,它都是历史的存在,都是今日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前进路标,是今人可以对照的一面明镜。因此,对于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来说,研究这一段历史,总结其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以弘扬优良传统、避免重蹈覆辙,也不失其现实的意义。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以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和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组织相关方向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撰著了这套“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丛书。这套丛书肯定无力承担系统总结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历史经验教训这样宏大的主题,它只是选择了这段历史中几个具体的点或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旨在厘清事实,还原真相,描绘路径,透视背景,分析因果,评价功过,论证意义。即便是这样,对于大多侧重于教育学背景的各位著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的高难度目标。但是,我们坚信“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古训,坚信了解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对于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深远意义,同时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以勤补拙的态度,发扬钻坚研微的精神,愿花大力气,肯下笨功夫,我们的这一工作就一定能取得钝学累功的效果,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敢于不揣浅陋,将这套丛书奉献在所有关心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问题的读者面前。
 

 
夏骏博士所著《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与近现代国学高等教育》,是一部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之国学高等教育活动问题的学术专著,是著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论述了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创办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了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学术成就等问题,探讨了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教育特色和历史意义。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的人在特殊时期创办的一所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对其作出了理论解说和评价。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章太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自称为“圣人”、“民国遗民”,世人尊称他“太炎先生”,但也有不少人骂他是“章疯子”。章太炎的一生,特立独行,跌宕起伏,疯言疯行还真不少。他是反清志士,但民国成立后他却反对共和,主张实行专制政体;他既骂袁世凯,也骂过孙中山,更骂过无数的文人学者,在任《时务报》主笔时甚至还与同仁发生过“拳殴”事件。早年他就学于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视俞为恩师,后因政见不同与恩师反目,竟作《谢本师》公开申明与俞樾断绝师生之谊;他性格怪僻,留下许许多多怪异的奇闻逸事。然而,对于本书所要研究的主题来说,章太炎的这些疯言疯行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是近现代极其独特的一位国学大师,其学术成就涵盖小学、史学、哲学、佛学、政治学、文学甚至医学诸领域。这样一位旷代国学大师,创办由他的姓氏命名的国学讲习会,名副其实,恰到好处。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正是民族危亡之际。章太炎再怎么“疯”,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从未含糊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创办国学讲习会,用章太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国粹激励种性”,通过传承、弘扬“文化学统”来“复壮”华夏。而对章太炎个人而言,30年代也是一个特殊时期,当时他已年过六十,自知临近人生的终点,创办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未尝没有个人的想法:他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传授给后人,使其得以延续。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从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可以得到佐证。本书在这方面用功甚深,论证也比较有力。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办学宗旨,以高级国学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究为基本培养手段,以书院传统的讲习为基本教育形式,以小学和经史子集等国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特性,足已证明其高等教育属性。而且,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也不同于章太炎此前创办的北京国学讲习会和东京国学讲习会,因为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在组织形式上更为正规,在管理制度上更为严密,它已经不是松散的“会”的形式,而是一个比较完备的从事国学高等教育活动的机构。因此,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贡献与意义,就不仅在国学方面,同样也在高等教育方面。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选择了一个很小、很具体的研究对象,收集了大量的一手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属于“小题大做”的一类,这也是比较符合章太炎本人的学术趣旨的。章太炎说过:“抑今之学者,非碎与朴是忧,忧其夸以言治也,忧其丽以之淫也,忧其琦傀以近谶也,忧其粈杂以乱实也,忧其缴绕以诬古也。” 这样一种研究方式,在“大题小做”、“大题浅做”司空见惯的当下,是特别需要提倡的。当然,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作为国学高等教育上的一个案例,也涉及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是多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还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这也是笔者寄希望于作者的。
 
周川    
2015年1月19日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1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215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