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曾国林用青春铺就大山学子求学路
扎根大山三十八载教书育人
曾国林是城厢区常太镇外东坪村人,外东坪村位于常太镇海拔600多米的山旮旯,距离常太镇中心20多公里。村里有一所希望小学,是附近村庄学龄儿童接受文化的唯一学校。198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的曾国林深知大山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义无返顾地回到家乡。大山里条件差,没几个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曾国林执教的第一年就被任命为校长。
那时小学在高峰期时最多有100多个学生,但老师却没有几个。曾国林于是就自己包了几个年级,既是数学老师又是语文老师,既是体育老师又是劳技老师,在学生眼里,这位年轻的校长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课堂上听不懂,在课外,曾国林会无偿给学生再补课,帮助学生找不足,因此他还常常忘记回家的时间。
为了让外地的老师能够留下来,曾国林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有老师报怨从外面公路回学校的山路野草多,露水重,早上走到学校时大半条裤子都是湿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利用劳动课的时间,曾国林带领高年级的学生把进山道路两旁的野草都清除了,并简单地铺出一条水泥道路,这段工期持续了4、5年的5公里山路,不仅为大山的学校留住了老师,也为大山的学子开辟了一条求学路。
命运多舛却始终不向困难低头
曾国林曾育有3个儿子,后又收养了一个女儿。1991年,在莆田二中就读初三的长子突然患病住院,连续两个月的抢救和近万元的医疗费却没能留住年轻的生命。1994年,在莆田一中就读高二的次子和寄养在泉州就读初中的三儿子也相继患病,并在一星期内先后离世。这是怎样的撕心裂肺!曾国林夫妇曾3次萌生出自杀的念头。“如果不是乡亲、同事和政府一次次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我!”关于三子的相继离世,曾国林一开口便已哽咽,眼里的泪花是一位沧桑老父最深处的爱。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1996年,他的养女又因病住进省立医院,2000年他妻子也因患子宫肌瘤住院,且都施行了大手术。“我这一辈子经历太多变故了,可是我都挺过来了。这要感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怀!我无以为报,只能教书育人,尽我的力量改变大山孩子的命运。”在曾国林心里,有一本恩情簿,每一笔他都写得厚重。
他感念着别人给予的帮助,却从不觉得自己的坚持和坚强又是多么强大的力量。面对多舛命运,曾国林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尽管后来学生数越来越少,学校里只有10多名学生和2名教师,但曾国林仍一如当初,包班教学,一天8节课,人多认真教,人少更要认真教。38年如一日的一线教学,让曾国林在去年突发疾病,在送医诊治后确诊为腰椎盘突出并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需要立即入院手术,并长期休息。没了校长,学校也于去年被撤并。如今,那里的学子只能寄读于5公里之外的另一所小学。而想起这些,曾国林依然满心的不舍和牵挂。
家庭不富却坚持做公益
尽管命运对曾国林如此不公,而全家也仅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来维持家用,但他却一直坚持做公益。1995年,他为学校的贫困学生资助生活费;2010年为常太镇4位贫困小学生资助学杂费一千多元。近三年来不间断地为残疾人低保户交电费、话费。此外,山里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剩些老人在家,由于交通不便,山里物资紧缺,曾国林十分关注这些空巢老人,平日里常会去探望,并为他们送去大米、猪肉、水果等食品。去年年底刚刚退休的曾国林在常太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接送孙儿读书,而只要有人回山里,曾国林就会一大早去镇上买了生活必需品托乡亲们带回去给这些空巢老人。曾国林说,在他家遇难时,社会各界帮了他不少忙,如今他的条件好些了,更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曾国林,一个永被大山记住的好人。用自己的青春铺就大山学子的求学路;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空巢老人。2000年,曾国林被评为莆田县“十佳教师”;2005年,他被省教育厅、省扶贫基金会授予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优秀教师”。
上一篇: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下一篇:发行中小学教科书不得搭售教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