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教学平台•语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研究专辑
“个性化表达”:习作教学的理智变革
吴 勇
从师本的“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本的“习作教学”,“个性化”已经作为课程和儿童文化的一种标志逐渐进入教学视野,这不仅是一次儿童人性的顺应和回归,更是一次习作教学的理智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难看出,“自由表达”“创意表达”“想象表达”,都是在强调习作教学必须走向“个性化表达”。
一、“个性化表达”的适切性
当下,由于儿童习作中的空话、套话、假话呈蔓延之势,本真写作已成为一种奢侈。因此,倡导“个性化写作”,这是习作教学走向变革的应然选择,也是习作教学对儿童文化的重新观照。
其一,“个性化表达”是基于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在这个高速变化的世界中,尽管人在不断被社会环境挤压和同化,人性在“丛林法则”面前不断扭曲和异化,但是生命的独特性无法遮蔽和掩饰———不同的人,出发点不同,行进的路径不同,言说的方式不同,未来的走向不同,独特性成了时代浪潮中不可淹没的“航标”。因为,有了“个性”,就保持了人性,就证明了“自我”存在。在一个关注人、重视人的社会里,尊重“个性化表达”是最典型的外显特征;在一个呵护人、重视人的教育环境中,实现“个性化表达”是教育体制的时代精神。
······
马正平先生说:“写作是人言语和精神秩序的建构”。这是对“个性化表达”的极好注脚。习作教学要走向儿童,真正促进人的言语和精神成长,必须将“个性化表达”作为其中要义,不仅要在课程理念上充分彰显,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力求将其作为提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二、“个性化表达”的限定性
任何一个教学概念的演绎,都是置于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之中实现的,它在与系统中的其他教学要素的交互中,才能形成自身的价值内涵和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个性化表达”的意义和力量在习作教学系统之中不是一枝独秀,它还受到着多重因素的束缚和影响,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其一,“个性化表达”与“文章规矩”。文章体式不同,言语形式和表达结构也不相同。儿童学习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不同体式的文章写作方法,即学习“文章规矩”。“个性化表达”对应的是开放,着眼的是“人”;“文章规矩”对应的是入格,着眼的是“文”,这两者势必形成一对矛盾。如何做到“开放”和“入格”兼顾?如何做到化“文”为“人”?这是倡导“个性化表达”无法回避的问题,否则“个性化表达”就会陷入信马由缰、肆意妄为的泥潭,丧失原本的教学价值。
······
洞察“个性化表达”复杂背景和外延,为的是避免它在教学操作上的简单化、虚浮化;为的是让“个性化表达”教学更富理智,更具智慧;为的是让“个性化表达”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行动,不再沦为一句海市蜃楼般的理想口号。
三、“个性化表达”的辩证性
必须辩证处理习作教学“个性化表达”的适切性和局限性的关系。在理智的教学平台上,“个性化表达”的难题可以破解,“个性化”和“教学化”之间的障碍可以打通。笔者一般是从四个维度展开“个性化表达”教学的。
一是特立独行的童年故事。习作教学要走向“个性化表达”,首当其冲的就是走进每个儿童故事世界,将每个儿童独特的生活当做一部活生生的“童史”,不断挖掘,不断生长,不断丰富。同样的故事主题,在不同的个体生命世界中有着不同的故事人物,拥有不同的故事场景,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习作教学就是在写作内容的“大同”中追寻个体的差异,让“差异”成就每个儿童的精彩,用“差异”来提升各自习作的魅力,用差异来考量每篇习作的价值,让“求异求新”成为儿童选择习作内容的自觉意识,使“求异求新”在选材这一教学环节中具体化、操作化。
······
四是与众不同的社会认知。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中,常常要求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态度等等,特别是在交际功能类文体习作中尤为明显。在笔者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我建议———》中,指导学生“个性化表达”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发现生活上不如意的现象,列出建议主题;二是针对不如意的现象,提出合情合理的改进策略。儿童的观察力越高,理解力、思辨力越强,“个性化表达”的水平就“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儿童的“个性化表达”水平,还与习作过程中知识教学有关,教师的文体知识教学越“精准”,引导儿童的思维和理解就会越发深入和独特,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就越强,言语表达就会越“个性化”。
习作的“个性化表达”教学需要在知识规定与个性开放之间平衡有度,理智选择,拿捏得当,才能解放儿童“个性”,有效地促进“个性化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教培研中心)
拿什么打开学生的“话袋子” 李日芳
“每日报评”——个性化表达的一种尝试 何 捷
“易于动笔”的着力点 李碧霞
更多精彩!请见2014.05《新教师》!
上一篇:2014.05教学平台•数学——“多元评价 多彩课堂”专辑(二)
下一篇:2014.05教师成长•永新读师——愿书香飘溢吾土——阅读推广人徐雁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