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教学平台•数学——“多元评价 多彩课堂”专辑(二)
多元无极限评量梦更美
——浅谈多元评量的理念与实施
——浅谈多元评量的理念与实施
方建良
一、前言
就在台湾从九年一贯课程迈入12年教育阶段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适性化教学的课程理念就此发酵。新课程的设计更是标榜以培养能面对世纪挑战的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取代学科知识,以免试入学来取代过去的联考分发。可是仍有许多教师、家长,甚至连学生自身都感觉怎么没太多变化,还不是要经常考试,甚至以往只要应付考试,现在念书之余还要学才艺、进行服务学习,一天24小时还真不够用。其实我们都一味地高喊教学及教材多元化、适性化等口号,却忽略了评量的重要性。教材制定出来后,变更性实有其限制,教师的教学也受个人的内在性格所牵制,所以真正可以落实新课程精神的方法或许就是实施多元化的评量了!
二、学生怎么学
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从知识的学习立场来看,学生应该是被训练到会呢?还是学生本身应该主动去建构知识?其实我们可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引导自己该怎么学,该学些什么?教师再从学生的反应中适时地穿针引线,布置合适的问题情境。站在教学者的立场,能做的就是让学习者多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借由成功经验的累积,构筑丰富知识的数据库,而不是让学生总在失败中成长,不断的失败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样的结果并无法突显出任何实质性的教育意义。
······
三、有效的学习策略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提到“有意义学习”之特色为将新知识与学习者旧知识连接,要达此目标需有三个状况:1.新学习项目或材料有潜在意义性;2.学习者愿主动连接新知识与先存概念;3.学习者有先存概念架构以联结新学习概念基础。皮亚杰也曾经说过:真正的理解就是自我的发现。所以完善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要有一个环境,让学习者不断发现新的想法,且新旧知识之间会产生冲突的机会,让学习者能够自然地化解歧义,并选择需要的知识,达到学习的效果。
······
四、从有效学习到多元评量的惊艳
纸笔测验的客观性虽不容置疑,但又有谁会想到,成绩的背后,学生承受的是多么大的压力,难道我们身为教学者不该为学生的学习多担当一些责任?家长不应多体谅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能因成绩的好坏否定学生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应是站在学习者的立场,陪着他们一步步地主动发掘和发展,让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抽象而难以想象的。因此发展合适的评量方式,突破用纸笔测验的旧有形式,对学生认知理解之提升的确有其前瞻性。
······
五、多元评量的美
多元评量理念的建立基于维果茨基的近侧发展区,视所有高层次心理历程皆社会化历程。评量的主要功能无非在于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形,以作为教师补救教学或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甚至还可提供孩子学习的相关讯息给家长以增进其学习效益。
以下再就多元评量的原则加以探讨,并引入其美丽动人之处:1.评量根据教学目标,如同打靶要瞄准靶心;2.评量要兼顾认知、情意以及技能领域,我们要培养的是多元思考的孩子,而非考试机器;3.评量是持续不断的历程,历程中要适应学生个别差异;4.评量应兼顾过程及结果,因各种不同的情境,有时过程的重要性更甚于结果的对错;5.评量应善用各种方法,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6.最好能让学生自我评量及互评,达到教与学密切配合。
······
六、多元无极限,评量梦更美(代结语)
不可否认,教师观念的改变实在是教育未来的契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起动机和协助了解知识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是否真的懂了,能否举一反三,应用、管理习得的知识并形成智能。很明显的,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总是做得比较少,虽然新课程强调多元评量,学习单大量的被使用,但看其实质效果,大多沦为变向的纸笔测验工具。学生终究还是被训练成写测验卷的高手,原因何在?
······
现在的教学总是强调学生本位,强调如何创造思考,教导学生如何建构知识。这和以往的精英教育方式似乎产生了化学变化,课程结构变了,升学方式变了,学生心态变了,但为人师的我们的心态却仍旧变不过来。且让我们利用多元评量方式取代传统纸笔测验作评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育现场上,教学如果没了多元评量并不会怎么样;但如能引入多元评量于教学中,相信教学真的会变得很不一样!
(作者单位:台湾台南市德南小学)
数学教学中多元评价的新尝试——以“85+15”为例 洪菲菲
继承中引领 借鉴中创新——多元评价体系下的小学数学命题思考 方齐珍
更多精彩!请见2014.05《新教师》!
上一篇:2014.05教育观察•教师视角——“减负”背景下的作业问题
下一篇:2014.05教学平台•语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