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教学平台——“强化课程意识,落实‘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专辑(二)

2014-05-09 10:53:12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 点击: 收藏
从追求“ 教过”到追求“ 学会”
——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吴忠豪
 
    当下大多语文教师是按照“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其实这种教学流程设计的目标指向往往聚焦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设计的《爬天都峰》教学过程:
1.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2.深入读议,体会“我”如何受鼓舞爬上峰顶;
3.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4.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这样设计教学,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偏重的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这样设计教学流程当然不可取。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中景物描写方法;3.学习课文中人物动作描写方法;4.学习课文中人物语言描写方法;5.模仿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等。应该说,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所教的都是本体性教学内容,也比较符合学段要求。问题出在:第一,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呈碎片化状态,前后没有内在联系;第二,教师教的内容太多,每一项内容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因此这堂课表面上看教师教的内容很多,学生学得也很累,但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我们知道,教师课堂上教了什么,只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学生事实上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会,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是否学会,才是判断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
······
    这种满足于“教过”了的现象在语文各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写人的记叙文都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教学;写活动的课文都进行“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的教学;说明性课文都进行“说明的方法”的教学等等。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可是有些学生写作文还是不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只管“教过”,不管学生是否“学会”。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生“学会”。完成这一转变,是语文教师教学观的一大进步,可以极大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如何实现从“教过”到“学会”的转变
    其实,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还是语文方法教学,教师都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一项新的语文知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语文知识,还是比较复杂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都需要经历“认识——实践——总结”这样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再回到《爬天都峰》的教学。如果将学习“人物动作描写”作为教学内容,那么首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清楚地辨认什么是人物动作描写,接下去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尝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段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
    三、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语文课必须改变按照“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程序设计教学,因为按照这样的程序教学,本体性教学内容往往只能随课文添加,很容易出现碎片化状态。如果改换一种方式,在选定教学内容以后采用“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才能实现从“教过”到“学会”的转变,容易让学生真正学会这堂课教师想要教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
    首先认识什么是事物描写,什么是作者的联想,这时学生学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陈述性知识;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联想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通过比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读文章时要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这样学生学到的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一种程序性知识;然后还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去运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去修改一篇习作,通过运用,将事物和联想迁移为一种写作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认识——实践——迁移”的完整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一堂课“教什么”。也就是这堂课除了完成识字学词读懂课文内容等基本教学内容之外,重点要新授什么教学内容,即教学重点必须明确、集中,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有所失”才能“有所得”的道理。什么都不肯舍弃,什么都想教,结果势必会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
    2.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教学。语文教学流程理所当然地应该瞄准本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设计。
······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信息】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语文培训专家。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
 
以用促学:快捷的学习过程    黄桂林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卢永霞
关注三个“支点”落实“语用”教学    施丽聪
 
更多精彩,请见2014.04《新教师》!

上一篇:2014.04教学平台——“多元评价 多彩课堂”专辑(一)
下一篇:2014.04教育观察:比照陆台教材编写特点的差异——反思优化听力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