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生活空间
学会运用合理情绪认知法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之一)
叶一舵
王老师和张老师曾经遇到过同样的情景:某日走在路上,迎面碰到校长,但校长没与她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王老师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就算是看见我而没理我,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吧。”而张老师可能会对此事产生另一个看法:“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对我有意见。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对同样的事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嘛就干嘛去;而后者则可能越想越生气,以致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甚至戴上“有色眼镜”看校长,从此与校长的关系可能陷入负向的运动中,并由此造成心理困扰。这正如合理情绪疗法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所言:“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之一)
叶一舵
一、什么是合理情绪认知法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上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也被称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人们之所以不快乐,往往是因为被“绝对化倾向”“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糟糕至极”“过分识别”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导致了情绪困扰。一句话,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错误的认知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从灰色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用合理信念来取代不合理信念。
······
二、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及其替代
如前所述,人的不良情绪常由不合理信念引发。那么,人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哪些呢?
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下列三个特征,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换言之,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这三种特征。
1.绝对化要求。这一特征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到的。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我应该获得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因为这个观念是假象,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坚守这些绝对化要求而又无法实现时,他就会感到受不了并陷入情绪困扰。
······
替代性认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尽力去做事,失败是努力的失败,价值不会受损,过程有时候更重要。做了错事的人并不代表他完全是个坏人。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譬如,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杞人忧天,对未来过分忧虑;等等。当一个人觉得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想成糟糕透顶时,他就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并进而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
三、合理情绪认知法的应用
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教师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譬如,无论在问卷调查还是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不良情绪最多的是来自学生。下面,就以此为例,列表呈现合理情绪认知法在教师心理困扰自我调节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合理情绪认知法是帮助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力武器。运用此法的关键有两条:第一是挖掘对该事件认知评价中的所有不合理信念;第二是要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代替不合理信念。为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自我观念,增强“自我免疫系统”,从而在头脑里牢固地形成强大的合理认知观念系统。
(责任编辑:黄常棋)
叶一舵,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领域卓有建树,已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撰著并出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30多种心理学著作及教材。
更多精彩,请看2014.02《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