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教育观察——教育需要“正能量”
编者按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必须具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将这股力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而完整的心灵、善良而完美的人格、和谐而创新的思维、健全而开朗的性格。教育需要“正能量”,更需要“正能量”的传播者。其实,“正能量”的传递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坦诚的交流。我们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积聚、储存“正能量”,并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同事、传递给学生、传递给所有的人,让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正能量”的大气中。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代,是一个走向知识经济、走向信息社会、走向“晚辈文化”的时代。
这个时代既让人兴奋,又使人困惑。有人调侃道:“一上网,感到天下大乱;一开电视,又觉得天下太平。”这种心态,表明了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们不善于鉴别和分析各式各样、铺天盖地涌来的信息。
哲学工作者指出,现代社会有两个新特点:“合理分歧”和“不定风险”。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分歧是合理的,是可以并存的;而风险是难以预料,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理解、把握合理分歧和善于预见、处理风险。
达到这种要求,对于成年人已经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而对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不过,现在有了“正能量”这个试金石,在面对良莠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删繁就简,有效地鉴别、选择的方法。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相反的则是“负能量”。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多么需要我们传递“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啊!
我们当然要提倡孩子们独立自主,敢于创新,但并不是给他们的自由度越高,“开放”得越彻底,他们发展得就越好。也不能把“开放”和“封闭”绝对地对立起来,好像“开放”就是绝对的好,“封闭”就是绝对的坏。
东南大学的樊浩教授在《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中提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新的生命总是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条件下孕生的。鸡蛋只有在蛋壳内才能生出小鸡,婴儿只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如果过早地开放,不是扼杀小生命,就是生出怪胎。封闭是开放的前提,没有封闭,也就无所谓开放。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是:当不开放就难以使生命成长和成熟时,就必须适时开放。文化生命同样遵循这个原理。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过度开放培养的不是世界公民,而只是文化上的漫游者,这种人没有文化故乡,没有民族认同感,更没有民族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存在和“文明冲突”的背景下,这种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悲剧性的。”
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是培养孩子,开始也需要有一个封闭的环境,过早的开放,过度的开放,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培养孩子,也需要适时开放,不适时开放,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熟。
······
现在,社会上有人把“拒绝理想,远离崇高”当做时髦,以为一谈理想,就是“假”;一论崇高,就是“空”。好像只有天天谈享受,处处聊钱权,才是真实、不虚伪。如果这种人生哲学传染了教师,影响了学生,再多的琐碎的“正能量”也无济于事。因为理想、信念是根本的“正能量”,如果根都烂了,再多的“正能量”也改变不了错误的发展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不能轻视“拒绝理想,远离崇高”思潮的影响,因为它已经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言碎语,而是有现代西方某些理论支持下的比较系统的理念。
······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事情,它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教育工作不能陷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我们只是主张“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一定的封闭是为了更好地迎接、进入开放的世界。即使在一定的封闭条件下,也必须将全社会的信息,有计划、有选择、有过滤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务必冲破“狭隘天地”,在全社会寻找那些推动社会前进,积极向上的各种“正能量”,首先武装自己,继而引导学生。
我们的确应该很好地为学生、为家长做好服务。要服务得好,就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家长在繁杂的信息中,大浪淘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获得更多、更好的“正能量”。
现在,有的教师,甚至一些教育传媒,对于某些带有“负能量”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貌似“客观”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更有甚者,误把“负能量”当做“正能量”,推荐给师生。
在发挥“正能量”的问题上,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人格,自己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熟主体,是稚嫩的孩子们,教师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候几乎是涉及他的一生。教师能否对学生发挥“正能量”,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成为培养第二代的大问题。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经常讽刺、挖苦学生,整天气呼呼地与学生相处,缺少“正能量”,学生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教师自己的心境怎么能够愉快?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一定道理。其实,主要是思想方法决定命运。同样是面对“半杯水”,有的人主要看到“只有半杯了”,强调了悲观的一面;有的人主要看到“还拥有半杯”,强调了乐观的一面。
······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能量”还需“正方向” 吴再桂 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
老师,请传递您的“正能量” 胡 军 安徽省舒城县第二中学
管理需要“正能量” 康 松 徐继玲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90后”教师的“正能量” 洪潇莹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更多精彩,尽在《新教师》2014.01!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必须具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将这股力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而完整的心灵、善良而完美的人格、和谐而创新的思维、健全而开朗的性格。教育需要“正能量”,更需要“正能量”的传播者。其实,“正能量”的传递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坦诚的交流。我们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积聚、储存“正能量”,并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同事、传递给学生、传递给所有的人,让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正能量”的大气中。
教育尤其需要“正能量”
冉乃彦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代,是一个走向知识经济、走向信息社会、走向“晚辈文化”的时代。
这个时代既让人兴奋,又使人困惑。有人调侃道:“一上网,感到天下大乱;一开电视,又觉得天下太平。”这种心态,表明了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们不善于鉴别和分析各式各样、铺天盖地涌来的信息。
哲学工作者指出,现代社会有两个新特点:“合理分歧”和“不定风险”。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分歧是合理的,是可以并存的;而风险是难以预料,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理解、把握合理分歧和善于预见、处理风险。
达到这种要求,对于成年人已经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而对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不过,现在有了“正能量”这个试金石,在面对良莠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删繁就简,有效地鉴别、选择的方法。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相反的则是“负能量”。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多么需要我们传递“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啊!
“苗圃”“温室”的作用
我们当然要提倡孩子们独立自主,敢于创新,但并不是给他们的自由度越高,“开放”得越彻底,他们发展得就越好。也不能把“开放”和“封闭”绝对地对立起来,好像“开放”就是绝对的好,“封闭”就是绝对的坏。
东南大学的樊浩教授在《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中提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新的生命总是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条件下孕生的。鸡蛋只有在蛋壳内才能生出小鸡,婴儿只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如果过早地开放,不是扼杀小生命,就是生出怪胎。封闭是开放的前提,没有封闭,也就无所谓开放。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是:当不开放就难以使生命成长和成熟时,就必须适时开放。文化生命同样遵循这个原理。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过度开放培养的不是世界公民,而只是文化上的漫游者,这种人没有文化故乡,没有民族认同感,更没有民族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存在和“文明冲突”的背景下,这种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悲剧性的。”
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是培养孩子,开始也需要有一个封闭的环境,过早的开放,过度的开放,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培养孩子,也需要适时开放,不适时开放,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熟。
······
崇高理想是根本的“正能量”
现在,社会上有人把“拒绝理想,远离崇高”当做时髦,以为一谈理想,就是“假”;一论崇高,就是“空”。好像只有天天谈享受,处处聊钱权,才是真实、不虚伪。如果这种人生哲学传染了教师,影响了学生,再多的琐碎的“正能量”也无济于事。因为理想、信念是根本的“正能量”,如果根都烂了,再多的“正能量”也改变不了错误的发展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不能轻视“拒绝理想,远离崇高”思潮的影响,因为它已经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言碎语,而是有现代西方某些理论支持下的比较系统的理念。
······
冲破“狭隘天地”运用“正能量”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事情,它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教育工作不能陷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我们只是主张“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一定的封闭是为了更好地迎接、进入开放的世界。即使在一定的封闭条件下,也必须将全社会的信息,有计划、有选择、有过滤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务必冲破“狭隘天地”,在全社会寻找那些推动社会前进,积极向上的各种“正能量”,首先武装自己,继而引导学生。
我们的确应该很好地为学生、为家长做好服务。要服务得好,就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家长在繁杂的信息中,大浪淘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获得更多、更好的“正能量”。
现在,有的教师,甚至一些教育传媒,对于某些带有“负能量”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貌似“客观”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更有甚者,误把“负能量”当做“正能量”,推荐给师生。
塑造“优良人格”发挥“正能量”
在发挥“正能量”的问题上,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人格,自己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熟主体,是稚嫩的孩子们,教师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候几乎是涉及他的一生。教师能否对学生发挥“正能量”,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成为培养第二代的大问题。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经常讽刺、挖苦学生,整天气呼呼地与学生相处,缺少“正能量”,学生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教师自己的心境怎么能够愉快?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一定道理。其实,主要是思想方法决定命运。同样是面对“半杯水”,有的人主要看到“只有半杯了”,强调了悲观的一面;有的人主要看到“还拥有半杯”,强调了乐观的一面。
······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能量”还需“正方向” 吴再桂 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
老师,请传递您的“正能量” 胡 军 安徽省舒城县第二中学
管理需要“正能量” 康 松 徐继玲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90后”教师的“正能量” 洪潇莹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更多精彩,尽在《新教师》2014.01!
上一篇:2014.01教师成长——最美乡村教师:爱与智慧同行
下一篇:2014.01教育观察•域外来风——澳大利亚的独特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