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教育观察——试论教学话语的优化路径
◎刘桂影
教学话语,又称课堂话语,是教学话语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言说及其言说结果。教学话语具有不同的类型。如,按载体可分为文本话语、口头话语和体态语话语;按话语主体包括教师话语、学生话语和课程教材编制者话语等。“教学话语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师生教学的工具。”教学话语对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话语主体常因为话语权的缺失或话语不当导致话语的缺失或话语功能的弱化,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对话语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话语的功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一、教学话语优化的前提:话语主体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对话交往的过程。这种对话交往是通过教学话语、在教学话语中进行的,没有话语就没有师生的课堂交往。产生话语的前提是话语权的拥有,没有话语权,教学主体只能成为被动的话语客体。即使拥有了话语权,而没有平等的话语权,话语主体一方的话语就会被湮没在另一话语主体的话语中,从而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对话交往。所以要提升话语品质首先要使话语主体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首先,话语主体要拥有各自的话语权。权力的拥有具有时代性、社会性、语境性。话语权的拥有亦是如此。对于课程教材的编制者这一主体来说,其话语权隐含在以教材为载体的文本话语中。这就要求文本话语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意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要蕴含课程教材编制者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思想观点。这样才能体现课程教材编制者的话语权。教师的话语权首先表现在教师要有参与课程开发和制定的权力和机会。这样教师才能在课程教材中听到自己的声音。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部分老师已经拥有这种权力,特别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但大部分的老师没有拥有这种权利或者是甘愿放弃这种权力。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在工作中的主体性。其次,教师要有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的权力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迷信教材,而是能利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糅合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对课程教材进行解读和重构。再次,教师要有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的权力。学生这一话语主体,由于受知识储备、智力智慧和个人生活经验不足等的羁绊,他们的话语一定是受限的,必定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予以引领和指导。
······
二、教学话语优化的策略
(一)教师话语要体现教育性、理性和个性
课堂教学话语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符号介质。但由于受自我身心发展以及知识储备的限制,学生在对文本话语的解码和编码时,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话语进行解读、释义,再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解读进行解读、分析、内化为个体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可见,在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话语起到中介转化的作用。这一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及程度,决定着教育对学生培养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话语必须具有优良的品质,这种优良的品质体现在理性、教育性和个性三个方面。
教师话语的理性指的是教师话语要反映所传递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并兼顾学生身心发展的逻辑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形成有其内在的逻辑,各种知识具有相互关联性。教师在解读转化知识时要依据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否则会增加所转化知识的难度和晦涩性。另外,教师把所转化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时,言语表达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即学生身心发展的逻辑性和差异性。学生身心发展的逻辑性决定教师话语不能突兀,要注意话语内容螺旋式上升的呈现、“先行组织者”的使用和“脚手架”的搭建。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师话语的层次性和兼顾性。教学中教师的交往对象是全体学生个体,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话语要具有启发性和鼓动性,激发起所有学生对文化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其自身能力范围内最充分的发展。
······
(二)学生话语要凸显主体性和探究性
课堂发生的一切都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学生话语是课堂互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功能,学生话语必须具有主体性和探究性。凸显主体性和探究性的言说权力和自由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话语互动的积极主动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思考、质疑、探究、发现有待内化的新知。这个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才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促进文化知识传承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话语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呢?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是在互动中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不要越俎代庖,事事代劳;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互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为了让新知识的学习能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先行组织者或不能很好地利用它,新知的呈现就会显得突兀而难以理解,感觉太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或望而却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行组织者的使用使学习从已知过渡到对新知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再次,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三)文本话语要突出简洁性和立体性
文本话语是课程知识最初的储备者,是教学内容的原始样态,是师生课堂活动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文本话语和教师话语共同协助学生生发自己的知识话语。但教师话语具有瞬间即逝性,而文本话语具有凝固性。其凝固性对于学生建构知识具有预成性和补救性。学生可以在接收到教师话语之前单凭文本话语构建知识;可以在接收教师话语的同时接受文本话语以促进自我知识的建构;还可以在没有抓住瞬间即逝的教师话语之后借助文本话语进行知识建构。文本话语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的独特作用要求文本话语要具有简洁性和立体性。
······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