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图书 > 其他 > 正文

大峡谷探索之旅—冰川上的脚印

作者:张文敬

编辑:陈卫斌

ISBN:978-7-5334-6254-3

定价:37.00元

出版时间:2014-0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青少年阅读 科普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彩色书,配以一百多幅图片,展现了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一幅幅美丽画面。从百年沧桑易贡湖,到白雪皑皑的南迦巴瓦峰;从冰跳蚤、冰蚯蚓和冰川“老鼠”,到冰川探险遭遇熊瞎子;从征服乃彭峰,到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珠西冰川、南迦巴瓦峰、处女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地科学考察的经过,介绍西藏东南地区壮美的山川、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神奇有趣的冰川世界。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峡谷探索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冰川学家张文敬先生,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在青藏高原从事冰川科学考察、研究、探险的亲身经历,内容生动、有趣,配有150多幅珍贵、精美的图片,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真切体验科学家的野外生活,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还可以了解我国臧东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本书将带领你进入了一个多彩多姿、神奇有趣的冰川世界。
 
★《大峡谷探索之旅丛书》是科学家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亲临险境的真实手记。它生动再现了当年艰辛的穿越历程,揭示了科学探险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是一套科学探险考察的佳作。希望我国广大青少年学习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探险精神,多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这是人和自然相知相依的规律,更是成长为自然科学家的必然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九林
 
    ★ 1998年,中国科学家圆满地完成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实现了科学家多年的宏愿。这一重大科学探险活动,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评为1998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第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骄傲。15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仍然收获颇多。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董锁成

作者简介

张文敬,四川省旺苍县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甘肃省登山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先后赴喜马拉雅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珠穆朗玛峰、南迦巴瓦峰、托木尔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源头等地区科学考察数十次,并且多次赴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撰写出版《解剖冰川》等科学研究专著五部;在国内许多大型主流报刊杂志发表科学散文数百篇;著有科普专著《青藏高原两万里》(获国家科普图书一等奖)、《大峡谷冰川考察记》(获国家科普图书三等奖)、《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合著,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还有多部科学普及专著被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推荐为重点图书。

目录

易贡藏布江流域的冰川考察
 
老虎嘴遇险
百年沧桑易贡湖
天险栈桥路
在冰水河中,我们与两只大狗熊相遇……
夜遇泥石流
漂亮的的龙头拐杖
睡在危险的冰川裂缝上
冰跳蚤、冰蚯蚓和冰川“老鼠”
 
难忘的珠西冰川
 
在珠西沟冰川末端,与豺狼“擦肩而过”
水文站中的一个小插曲
在冰川上,遭遇一群熊瞎子
终于拍摄到了白色巨龙般的大雪崩镜头
 
南迦巴瓦峰情思
 
神秘的“佛光”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初识跃动冰川
“圣湖”纳木错
绿的“旗树”和红的“航标”
西藏的“西双版纳”
是野人在叫吗
 
在通向处女峰的道路上
 
险遇泥石流
大本营对话
通往一号营地的路上
准确的天气预报员
征服喇叭口,踏上乃彭峰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又到拉萨
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松茸菌的故事
我的大峡谷朋友
临危受命,大峡谷多了个瀑布分队
翻越色齐拉
在排龙乡场上
帕隆藏布大峡谷
无人区边的门仲村
红豆情满大峡谷
走进大瀑布群

精彩节选

原来在我们前进的路上碰到了两只大狗熊。一时间大家也顾不得水深水浅有无危险,由一字纵队变成一字横队,拦在河中准备俘获这意外的猎物。枪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猎手拉色开的。拉色说他祖父本是四川甘孜人,为逃避土司头人的苦役远走他乡来到易贡沟安家落户。拉色身高1?郾85米,虎背猿腰,藏装着身,颇有一副《水浒传》中施耐庵先生笔下行者武松的气派,他是农垦团远近闻名的好猎手。
自见到山坡上那即将红熟的野山桃起,拉色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睛就没眨过一下。因为狗熊属草食蚁食类动物,在野山桃成熟的季节,它们经常出没在桃林附近。果然,拉色首先发现两只狗熊从若果弄巴上游顺水飘来。要是我们这些以前只是在动物园见过狗熊的人,即便在百米开外见到它们,也以为是两块被水冲来的树根疙瘩呢。70米、60米……距我们快30来米的时候,那两只虽然被拉色击中但还没死的狗熊被我们激动的喊叫声惊醒了。
只见它们先后调转方向,朝北岸游去。我们七嘴八舌地呼叫着让拉色赶快补上两枪,可是拉色不慌不忙,举起枪只瞄准却不扣板机。直到两只狗熊上了岸,爬到被小溪冲开的一个开阔的台地上,才听见“啪!啪!”两声点射,狗熊先后应声倒地。还是拉色想得周到:要是把狗熊击毙在河水中,连抬带拖太费体力,不如让它们自己爬到山坡台地上,再说那里正好适合今天夜里安营扎寨呢。想到晚上有一顿高压锅炖狗熊肉的香喷喷的美餐,我们巴不得立刻上岸安营扎寨。再说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大半天,体力消耗得很厉害,李老师一看那地形还算可以,便决定靠岸宿营。
 
在根本无路可循的冰原雪海中,明暗裂隙纵横,稍不小心,即坠入深不可测的冰穴。而那冰穴中,簇生着冰芽、冰笋,它们好似一把把锋利的钢刀,即使不被摔死,也会被戮成千疮百孔!1981年日本一位叫白水的登山旅游者就是一脚踩空,掉入天山博格达峰的一条冰川裂隙中,虽经六七个小时的营救仍不得其果。当她的同伴不得不离开时,还隐约可以听见她那越来越微弱的呻吟声呢!
 
珠西沟冰川是一条百分之九十靠雪崩补给的再生型现代山谷冰川。雪崩区陡壁的最高处海拔高达6000多米。大量的冰雪物质通过大小不一的数十条喇叭形的雪崩槽,从极高地带频繁地叠入珠西谷地的上源,形成一个连一个的裙状雪崩锥,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雪崩锥体的冰雪物质以人类感觉不到的速度向下游缓慢地运动着并形成了长达5000多米长的珠西冰川。
由于是雪崩型再生冰川,珠西冰川虽然在中国现代冰川家族中还算不上大型山谷冰川,但它的末端海拔高度却丝毫不让那些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大型山谷冰川。根据当年的测量,珠西冰川末端海拔仅2980米!整个冰川舌完全被两侧和下游的原始森林所包围。
后来又经过多次考察,发现在我国的海洋性冰川区,越靠近冰川,那里原始森林越茂密,尤其在紧邻现代冰川的新冰期终碛垅和侧碛垅上,虽然冰碛物中的土壤化程度并不高,热量条件看起来也不如更下游、海拔更低下的区域优越,但那上面却总是生长着浓郁的参天大树,以致有的大树高度太高、冰碛物太疏松而扎根不稳翻倒;但新的树木又疯了似的拼命往上长,直到它们自己某一天也扎根不稳翻倒为止!
 
大凡现代山谷冰川的消融区,猛地一看,会令初上冰川的人大失所望的,原来心目中所想象的那种洁白、晶莹、亮丽、水晶般的冰川园林一概见不上,眼前只是一堆一堆的“烂石块”,倒是那些“烂石块”之间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湖泊有些诱人之处。其实,除了那些诱人的冰面湖泊之外,诱人的东西多着呢。这就要你亲自迈上冰川,找一块“烂石头”坐下来,左右前后仔细地看,慢慢地瞧,那么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冰川真是美丽得出奇,包括你刚才就坐的那块“烂石头”也非同一般的石头!也许那就是一个冰蘑菇。石头下面是一个冰的础柱,冰的础柱是和整个几千米长、几百米厚的现代冰川连为一体的!这一发现将会使你的眼界大开,类似你座下的冰蘑菇满地皆是。不过,看得多了,你还会发现,那冰柱上面的石头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而且有的圆、有的方、有的短、有的长;有的像几、有的像凳、有的像案、有的像桌,自然,在冰川学的词典中照例可以找到它们的名字:冰桌、冰凳……大的冰蘑菇如房屋,但“蘑菇”小到一定尺寸,非但不能形成“冰蘑菇”,反而因石块的颜色深暗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并很快传热给下面的冰体,于是小石块越陷越深,便形成另一种冰面负地形景观———冰井。冰井中充满了冰融水,冰融水清冽甘甜,考察累了,以手当勺饮上几口,真是沁人肺腑,疲劳顿消。当然,冰川上的融水远不限于冰井、冰杯和冰面湖泊,更有蛛网式的冰面河、冰内河和冰下河流。可别小看了这些波澜不惊、有时平静如处子的冰川溪流,正是它们,汇聚成了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流,正是它们以涓涓之身孕育了我国各民族的母亲河!
 
连续三天的考察收获真不少。听说那木拉山口早年也有一条通向山那边墨脱县的小路,可是现在由于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不少地方悬崖陡起,反而不容易通过了。尤其是那木拉冰川的冰舌已明显远远地退入到小冰期冰碛后面的盆地之中,一条银白色冰川融水溪流从破开的终碛垅中突围而出,穿过一片杜鹃林,再穿过一片桦树林,最后注入了碧玉般的纳木错湖中。
最令人感兴趣的还要算山口北侧的纳木错湖了,湖面海拔4718米,水面呈菱形,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它是南迦巴瓦峰山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晴天,在阳光照耀下,湖面反射出宝石般绚丽的光彩;雨天,夹杂着冰霰的雨珠落在湖中,溅起无数珍珠般的水泡,此起彼伏,极为壮观。据当地藏族同胞介绍,其湖水的颜色还能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夏天呈乳白色,像一湖取之不尽的新鲜牦牛奶;秋天,渐变成深蓝色;冬天湖水冻结,在周围杜鹃林的掩映下,恰似一面镶嵌在南迦巴瓦峰山岭之间的镜子。我想,如果对外开放以后,这里作为一个天然的高山冰川、湖泊、森林风景区,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中外登山旅游观光者。
当地民工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纳木错湖的美丽传说:初夏,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南迦巴瓦峰的山神家族的俊男靓女们便悄然来到湖里,用最名贵的香脂沐浴那常年被冰雪覆盖着的躯体,于是湖水就被染成了乳白色。因此长期以来,在当地藏族同胞心目中,纳木错湖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圣湖”。
其实,据我们考察,在那木拉冰川谷地中,出露有含碳酸钙成分的大理岩层,它们在冰川的研磨作用下,冰融水将大量含碳酸钙的物质带入湖中,形成一种乳浊液。每当入夏,冰川运动速度快,消融强烈,带入湖中的碳酸钙物质多;相反,入冬,水温降低,矿物质微粒沉淀快,所以湖水冬清夏浊,这就是“圣湖”的秘密。当多吉把这个道理翻译给民工后,他们“惹,惹”地直摇头,表示赞同。在西藏,不少地方是点头不算摇头算,格噶村也是。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6

开 本:16开

字 数:18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