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叙旧文丛”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个图书系列,写作范围是晚清民国的文史人事。丛书主要面向近代文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作者均是多年游走在民国故纸堆中的掌故家,擅长挖历史讲故事的媒体人,文章短小精练,集趣味性、知识性、资料性于一体,可读性强。丛书在装帧上采用小32开精装,每本书篇幅均在10万字以内,兼有少量精美插图,内文版式疏朗洁净,整体风格素朴清新。
内容简介
黄荣才,男,1970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200万字,出版《我的乡贤林语堂》等书五部,主编《平和林语堂》、《首届林语堂散文奖获奖作品集》等六部,有文章近百篇被转载或者入选各类选集,获奖若干。现为平和县新闻中心副主任、平和林语堂文学馆馆长、平和林语堂研究会会长。
内容简介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本书作者是林语堂家乡人,也是平和林语堂纪念馆的馆长,多年潜心研究林语堂。此书是作者对林语堂生平、文学和人格的品读和感悟,分为“好男人林语堂”“吃货林语堂”“幽默大师林语堂”等八个章节,全书以散文笔调,从不同角度、细节出发,全方位展示了一个丰富、真实、鲜活的林语堂,让读者感受到其文字背后的人格魅力。
目录
序:林语堂是一本书/1
一、好男人林语堂
一直以为,林语堂算得上是好男人。林语堂近情,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会哭,会笑,把婚姻经营成典范。有不少人崇拜林语堂,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大师,还因为他是个好男人。
· 好男人林语堂
· 林语堂的眼泪
· 林语堂的青梅竹马情结
· 林语堂的婚姻秘诀
· 林语堂的恋母情结
二、吃货林语堂
林语堂能吃、会吃、善吃。饮食于林语堂,不仅仅是填饱肚皮,更是一种文化。一手茶一手咖啡的林语堂,闲适、平和的笑容,活出一种精彩,一种享受。
· 吃货林语堂
· 萝卜糕是什么“碗糕”
· 和林语堂喝一杯家乡茶
· 和林语堂干一杯
· 林语堂:一手茶一手咖啡
三、幽默大师林语堂
睡觉、坐船、抽烟,许多细节无不弥漫着林语堂的幽默,从生命深处渗透出来,笼罩在林语堂的身上,成为某种特质,让林语堂有了幽默大师的荣光。
· 卧姿林语堂
· 船客林语堂
· 烟民林语堂
· 幽默大师林语堂
· 林语堂的粉丝
四、一团矛盾林语堂
林语堂是个一团矛盾的人,无法用一枚标签标注清楚。立体的林语堂,是个万花筒,换个角度看,也许就会是不同的风景。
· 囝子头林语堂
· 漂泊林语堂
· 激情飞扬林语堂
· 宽容林语堂
· 精神出轨林语堂
五、童心未泯林语堂
四十岁的时候,林语堂写了一首《四十自述》的诗,最后一句是:“一点童心尤未泯,半丝白鬓尚且无。”诗句里,可以看得出林语堂多少有点洋洋得意。其实,何止在四十岁,就是在以后的日子,林语堂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 林语堂的梦想
· 林语堂的阳台
· 第二名林语堂
· 林语堂的字典情结
· 童心未泯林语堂
六、林语堂的朋友圈
有师有友,有生活交集,也有穿越时空。许多人来了,许多人走了。来来去去,在林语堂的心里留下怎样的倒影,抑或印痕?
· 林语堂和胡适
· 林语堂欣赏姚颖
· 因林语堂改变人生走向的人
· 林语堂与诺贝尔文学奖缘悭一面
· 林语堂认为最可爱的女人
· 林语堂和鲁迅
七、林语堂的平和印记
林语堂是平和人,在平和,有许多林语堂的印记。平和,因为林语堂,就不再仅仅是个区域的概念,更代表了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的高度。
· 林语堂的平和印记
· 林语堂和闽南风俗
· 那架木梯
· 林语堂与虎渡桥
· 林语堂的启蒙教育
八、跟着林语堂去旅行
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甚至忘了自己从何处来。林语堂是旅行家。品读林语堂文字间的味道,跟着林语堂去旅行,遍观世界的风景。
· 穿行在书林的猴子
· 林语堂:琴操墓前一感慨
· 林语堂的家教观
· 林语堂失败的“当官”经历
· 跟着林语堂去旅行
精彩节选
序:林语堂是一本书
林语堂是一本书,时时翻读,总会读出不同的味道。
林语堂还是一枚橄榄,风味独特,耐得住反复咀嚼。
林语堂是福建平和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或者说是一张文化名片,林语堂故居在平和已经成为一道风景,隽永优美。只要站在林语堂故居那小阁楼前,站在阁楼前的院子里,总有一种气息穿过岁月而来,这是属于林语堂的气息,闲适、平和。
读林语堂,读林语堂的文字,有点点滴滴的心得,曾经于2010年出版了一本书《我的乡贤林语堂》,我期冀通过十几万字的篇幅,尽力厘清林语堂和平和,和他盛赞的“为学养性全在兹”的这方土地之间丝丝缕缕的关联,寻找是什么让林语堂说出“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这句话。书出版了,但我发现,林语堂和故乡平和,那种深入骨髓和血液的关联,依然还有许多指向,可以探寻出不同的风景。
想到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写到“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林语堂于我,正是如此。与其说林语堂是深邃的,底蕴厚重,我更愿意说林语堂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让我能不时发现他新奇的地方,于是有了这本《闲读林语堂》。我认为,林语堂是适合闲读的,如他所说“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林语堂是我命定要读的书,读林语堂这本书,不是为了赶任务或者为了装点什么,而是透过他的文字,思考、学习、感悟、启发,透过他的人生,经历、体验、汲养、浸润,至此,我的人生也随之丰富起来。
这本书分为八辑,有“好男人林语堂”“吃货林语堂”“幽默大师林语堂”“童心未泯林语堂”等部分,八个章节每篇文章均可独立成篇,汇集在一起,又自成一个整体。全书以散文笔调,从不同角度、细节出发,希望展示一个丰富、真实、鲜活的林语堂,让读者感受到林语堂的闲适、平和、幽默和快乐。这是努力的目标,至于是否达到,或者达到什么程度,还待读者评说。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家人和许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平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劲武,县人大主任林群明等,他们总是鼓励我对林语堂进行深度“阅读”。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因缘,更是称得上“机缘巧合”,我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的黄珊珊,在微博上互相关注,关注的结果是当她从微博上得知我去福州的时候,约我面谈。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黄旭,副社长孙汉生,还有黄珊珊,我们在咖啡馆里聊林语堂,兴味悠然。在还没有见过任何样章的情况下,就达成了出版的协议。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苏碧铨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感谢。
喜欢在林语堂故居前的大树下,坐在林语堂当年用过的石桌,泡一杯白芽奇兰茶,放任思绪飘荡,发发呆,看远处绵亘的青山,听花山溪的流水。亲身领受林语堂的家乡记忆,品味林语堂的文字韵味,感受林语堂的人格魅力。
黄荣才
2014年7月21日
内文节选
好男人林语堂
一直以为,林语堂算得上是好男人。
林语堂的初恋女友是赖柏英。林语堂认为“我们爱得非常纯粹”,这纯粹的爱情最后无果而终,因为林语堂无法停下走出去的步伐,而赖柏英要留下来照顾双目失明的祖父。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林语堂和赖柏英不是同类人。赖柏英是个淳朴的乡村女孩,她要守住乡村生活;而林语堂通过教会学校这扇窗,已经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他必须走出去,两个人只好就此分别。但是这段美好的情感让林语堂无法水过无痕,于是在1963年他为这段感情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赖柏英》,这本书成为他生命中的一记重重的回响。
林语堂精神上的爱人是陈锦端,这位当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学的妹妹,让林语堂激情澎湃。他们一个人誓言要写让全世界知道的书,一个人发愿要当画家。然而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林语堂和陈锦端的爱情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不同意他们的恋情。陈天恩是个医生,厦门的富翁,他看不上作为穷牧师儿子的林语堂。尽管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绩颇佳,但终究是个穷学生,和陈天恩家不可相提并论。陈天恩出手了,但他不是简单粗暴地棒打鸳鸯,而是把隔壁银行家廖悦发的女儿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廖翠凤就是以如此方式走进林语堂的视线。廖翠凤并不是林语堂最初的爱情,但作为银行家女儿的她却在母亲忧虑林语堂的家庭出身时,义无反顾地选择林语堂,这是她的眼光、睿智和勇气。当她躲在屏风后面数林语堂吃了多少碗饭,把林语堂的衣服悄悄拿出去洗的时候,她已在心灵深处认定林语堂,并最终成为林语堂的妻子、生活上的良伴,并与之相伴一生。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爱情从结婚以后才开始。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林语堂犹有不甘,以致他订婚之后好几年才和廖翠凤结婚,让廖翠凤有点着急:“玉堂(林语堂的原名)怎么还不来娶我呢?”不过结婚之后,林语堂就摒弃杂念,勇于担当,认真经营婚姻,他们的婚姻更是成为佳话到处流传,时至今日依然让人羡慕。林语堂和廖翠凤在1919年结婚之后,夫妻俩就一起出国。在船上,廖翠凤阑尾炎发作,为了省钱,廖翠凤选择忍着,林语堂终日在船舱里守护,别人还以为是新婚夫妻缠绵恩爱,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能同甘共苦。抵达美国之后,廖翠凤最终住进医院,林语堂在接济款还没到位的那段时间,曾经一周依靠一罐麦片度日。
林语堂愈行愈远,无论是风光还是落寞,他都和廖翠凤携手前行、相濡以沫。廖翠凤把林语堂像对孩子一样呵护,纵容林语堂的调皮,共渡生活难关,细心照顾他的生活,林语堂以一句“她允许我在床上吸烟”概括了这份爱宠。林语堂也毫不讳言自己对廖翠凤的依赖,常常说:“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林语堂总结50年美好婚姻的经典秘诀:“只有两个字,‘给’和‘受’。只是给予,不在乎得到,才能是完满的婚姻。”
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结时髦的知识女性时,廖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就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林语堂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时林语堂也有许多粉丝,其中不乏女粉丝,但林语堂洁身自好,他是当时少数没有绯闻的作家之一,正是缘于林语堂对婚姻生活的看重和呵护。他充分考虑生活的磨难,他理解了婚姻不仅仅是卿卿我我,不仅仅是柔情蜜意,婚姻是生活。因此,林语堂不习惯在书的扉页写上“献给吾妻”等字眼,他认为这种过于公开的举动有矫情的意味。林语堂更愿意选择在生活上互相护持。
在台北林语堂故居的餐厅里,餐具、桌子和每张凳子都镌刻着篆体繁体“凤”字,这是林语堂从台北订制家具的要求,这也许比不上在书上写“献给吾妻”的浪漫,但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仅仅如此,那些凳子也是林语堂亲自设计的,椅背弧度比平常椅子略大一点,他这样设计的理由就是廖翠凤偏胖,弧度大一些坐起来舒服。“有夫如此,夫复何求!”
林语堂一路照顾着廖翠凤,把家庭生活经营得很是温馨,让廖翠凤安心享受生活。当大女儿林如斯因为精神抑郁于1971年在台北自杀的时候,林语堂自己遭受巨大的打击,但他还要照顾接近精神崩溃的廖翠凤。他曾对小女儿说:“我把你母亲照顾得好好的,可是你姐姐却在摧毁她。”“照顾”两个字,蕴含了多少生活的意味。在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50周年的时候,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送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并刻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语堂幽默地说,我送了她一枚胸章,表彰她当年强有力的决定,五十年来一次又一次为家庭的幸福做出的牺牲。
其实,读了《老情人》这首诗,我们就理解了林语堂当年一结婚就烧掉结婚证书的举措,他以如此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和廖翠凤白头偕老的意愿,他做到了。无论别人是如何盛赞林语堂,我想,对于廖翠凤来说,“好男人林语堂”这句话就已经足够。许多时候,婚姻无需过多的修饰语。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开 本:32开
字 数:99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