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余文森(1963—)男,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大高考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课程论和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长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等专题研究上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编著了一系列深受教师欢迎的图书。
目录
第一章导入的技能
第一节导入的功能
第二节导入的方法
第三节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第二章讲授的技能
第一节讲授的意义
第二节讲授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讲授的运用要求
第三章观察与倾听的技能
第一节观察的技能
第二节倾听的技能
第四章提问的技能
第一节提问的意义
第二节提问的类型
第三节提问的运用
第五章板书的技能
第一节板书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板书的类型
第三节板书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第六章演示的技能
第一节演示技能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演示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课堂演示的原则与要求
第七章巩固与强化的技能
第一节巩固、强化技能概述
第二节巩固技能的运用
第三节强化技能的运用
第八章结课与作业设计的技能
第一节结课的技能
第二节作业设计的技能
第三节作业批改的技能
第九章组织教学的技能
第一节组织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组织教学的途径
第三节组织教学的技巧
第十章说课、听课与评课的技能
第一节说课的技能
第二节听课的技能
第三节评课的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节选
序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和合格教师培养的核心环节。当前,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么,如何构建教师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如何编写教师教育新的教材?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我国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最深刻,也将是最有影响的一次课程改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的观念态度、业务素质和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支撑,是保证课程改革运行的内在动力。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必须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这种对接,既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自身改革,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适应。
本套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特别注重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专业素养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第一,把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新理念特别是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研究观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导向,从而帮助师范生确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新的内容,如课程结构的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素质的评价、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等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之中。此外,还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独立设置的一门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使师范生不仅对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有系统的了解,而且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如教师的教育智慧、人文精神、人格修养和研究能力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内容,既为师范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又为师范生指明努力方向。
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体系
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是指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积累发掘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制和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第30条指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颁布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培养的专业指导和质量评估,加快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们构建以下的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不含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及学科类的教育课程):
(一)必修课程(6个模块,每个师范生必修)。模块名称为:《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
(二)选修课程(6个模块,每个师范生选修若干模块)。模块名称为:《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
相对而言,必修模块的《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三门课程和选修模块的《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两门课程侧重理论,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三门课程和选修模块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四门课程侧重实践。
这一课程体系彻底地走出了传统“老三门”(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的模式,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各种教育专业素养为核心对教育类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大大地强化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为提升师范生的素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依据上述课程模块,我们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大到整个理论体系,小到具体表述,多是老套陈旧的东西,不仅学生学起来不新鲜,就是教师也教得厌烦。本套教材编写则十分注重从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求的内容和观点,十分注重反映新课程精神并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
第二,基础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大多只是专业课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的简单移植、翻版或综合,很少考虑到“公共课”的性质和特点,致使课程内容大而全、杂而乱。本套教材则以打造未来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素养为宗旨,以21世纪中小学教师必须确立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主线,精选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求面面俱到,不在概念和原理上兜圈子、做文章,而是在提高师范生的认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实践性。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偏重教育学和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的抽象阐述,片面追求课程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偏离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得以实现生长和发展的生活根基和人文轨道。这种课程教材缺乏感召力,缺乏对实践的有效引领,存在严重的“实践乏力”。本套教材注重实践品质和人文关怀,全书一以贯之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阐述一方面渗透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反映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让师生真切感受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指导意义、真切关怀和现实帮助。
本套教材的编写得到了福建师范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的资助,福建教育出版社对本套教材的编写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帮助。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大量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套教材只是重写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一种尝试。由于编写者认识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局限,这种尝试必定存在诸多缺漏和遗憾,我们恳请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总主编:余文森、连榕、洪明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8
开 本:16开
字 数:236千字